一家购物中心内的茶饮店铺,两个月后是否会人气极涨?深喉说,未来是可以预测的:“店铺地址位置在哪里、店内‘小姐姐’是否笑容甜美、饮品爆款是否颜值高适合拍照……这些都是决定店铺走势的因子,只要导入数据,就能通过模型来推测。”
就在不久前,一份大众点评2019“必逛榜”出炉,上海以32家商场的数量稳居城市之首。必逛榜背后,线上线下的综合协同效应显示出威力,茶饮店能否走红的案例就是一个微观缩影。以整体姿态出现的线下商场,过去难以建起立体多维的评价系统,如今却可借助线上数据反哺线下实体经济,更为打响“上海购物”品牌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新动能。
初心:在变化之中找寻发展规律
作为“时尚之都”,上海入围“必逛榜”的32家商场遍布10大商圈,既有堪称欧风空中花园的上海环球港、以魔都爱情地标著称的上海静安大悦城,网红店云集的长宁来福士,也有潮牌齐全的环贸 iapm商场,时尚艺术地标上海K11、海派气息十足的上海新天地南北里……透视这些入围的商场,与年龄无关,与时尚感有关。
“这些年,购物环境正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谈起这张“必逛榜”的设计初心,项目负责人、大众点评总经理贾云在接受文汇记者专访时,以餐厅举了个例子:10多年前,消费者的需求是找到一个好的餐厅;而如今,消费者希望找到的是符合自己调性的餐厅——在新经济时代,一方面是消费升级带来的个性化需求极速增加,另一方面是供给侧提供着日益丰富的选择,但在供需之间,消费者却难以精准匹配。
变化的还有消费者。贾云认为,当90后00后逐渐登上消费舞台,他们的消费理念,不再单纯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是勇于追求心理上的满足感和精神上的享受,在这种大背景下,年轻消费者逛商场的目的,也逐渐从单一购物消费逐步转变到综合场景体验,商场甚至变成了异地出行的“打卡”景点。大众点评网的数据显示,在出行旺季,地标级商场的用户客流中,三分之一是游客。
“我们发现,商场是一个天然的容器,然而全球还没有一份榜单是以购物中心为维度来设计的。”贾云说,每一年用户的场景都在变化,大众点评希望来做一个榜单,能深度洞察购物的发展和变化。
赋能:技术为商业赋予更多洞察
翻阅国内外的榜单,论餐饮特色、住宿点评、名胜古迹甚至城市排名,都能找到不同的专业榜单,但为何至今没有商场榜单?答案是:难。
“采用一套指标体系去评价一个店铺很容易,但把不同类型的店铺组合在一起统一做出评价,并不容易。”贾云解释说,“必逛榜”是一张“融合性榜单”,有点类似于路径或者攻略规划,是一个多重算法,而传统的视角并不适合这张榜单。
因此,大众点评网采用了全新的考量维度——新、潮、红。贾云解释称,所谓“新”,是指新的业态,比如最新的展览、快闪店、主题活动等等;所谓“潮”,是指潮牌,比如有数据显示,一些潮牌的引进,极容易带动整个片区甚至商圈的人气;所谓“红”,是指“网红”,不是那些稍纵即逝的“流星”,而是常年的“网红”。
“新、潮、红变成了新消费时代的准入性门槛,然后我们在此基础上,通过海量用户大数据对各城市特色商场进行删选,并通过神秘访客的体验来进行‘排除法’,最后得到了这份名单。”贾云说,人工智能、大数据为商业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有分析人士认为,过去商场一直是个孤独的存在:对于入驻的品牌,它难以拿到数据,运筹帷幄;对于竞争对手,它也难以拿到数据,提前部署战略。而有了榜单后,可以帮助商场更好地认清趋势,找到方向。
引领:为“上海购物”探索新动能
上海去年发布了《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从消费贡献度、消费创新度、品牌集聚度、时尚引领度以及消费满意度五方面着手,着力建设成为全球新品首发地、引领国际消费潮流的风向标和人们向往的“购物天堂”。
在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中,遍布上海各区的商场是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商场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缩影,也是带动商圈和城市区域发展的引擎。数据如何为商场赋能?一张榜单能给出很多信息。贾云认为,大数据已经可以做到很多,比如,虹桥南丰城过去一直人流混合,难以找到定位,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商场转型主推亲子,如今每个月都会打造一个新的IP主题来吸引特定人群,新的组装方式带来了滚滚人流。
“为‘上海购物’探索新动能,这是第一步,未来还有很多可以做。”贾云表示,这张“必逛榜”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数据也有进一步细化的可能。上海刚刚推出了《进一步优化供给促进消费增长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到了夜间经济、特色小店等方向的商业规划,未来大众点评也将结合上海的规划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数据,为打响“上海购物”品牌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作者:徐晶卉
编辑:何易
责任编辑:邵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