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年轻的工人在下班后向师傅请教问题(上海市档案馆藏)
“工人”二字,笔画简单,寥寥五笔,却仿佛勾勒出这样的一幅画面:一群健壮的人在工地上辛勤工作,烈日下,他们挥汗如雨……
这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职业,这是一群再寻常不过的人。
工人二字,最早起源于《国语·周语中》。“廪人献饩,司马陈刍,工人展车。百官以物至,宾入如归。”
字面上涵义,即工匠。
千百年来,工人二字的涵义在变,工人的地位在变,精神风貌也在变。
他们,早已不是字面上定义的工匠,而是工业劳动者和手工劳动者整个群体。
图为五卅运动浮雕
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是“硬汉”,反抗资本主义的压迫,抛头颅,洒热血,从五卅运动到第三次工人武装运动,这群人注定在历史上留下鲜红的印记。
新中国成立后,工人翻身做主,成为国家的主人,他们以朝气蓬勃的精神,面对每一天的工作、每一天的生活。
时代车轮不断前行,他们始终用自己的辛勤,给社会创造财富和价值。
生产车间里、建筑工地上、轮船码头......他们低着头,弯着腰,默默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作为中国最大工业城市之一的上海,更是见证了工人群体,在这座城市生活的一点一滴,这群人是这座城市的主流,工人文化在这里几度风靡。
195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翻身做主人的上海劳动人民,过上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节日。
那一天,他们梳洗得干干净净,身着整齐的中山装,挺直腰板,上街参加庆祝游行。
上海各界群众在人民广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图为纺织工人游行队伍经过人民广场(上海市档案馆藏)
纺织工人们一路走着,还把自己亲手纺织的丝绸产品,带到人民广场……
这一天,他们期盼太久了,他们不用再受任何压迫,享受着汗水和辛劳换来的收获,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生活。
那个时代,国家百废待兴,一大批工人怀着满腔热血,投身于各行各业的生产劳动。机械车间的高压劳作,需要工人健强的体魄。为此,他们开始锻炼自己的身体。有不少工人还参加民兵训练,希望以自己的能力来保家卫国。
锻炼体魄、保家卫国,图为工人们参加民兵训练(上海市档案馆藏)
对于知识的渴望,也是萦绕工人心头的一个夙愿。旧时代里,因为社会地位低下、生活贫苦,他们极少有人能够接受教育。如今,工人翻身做了主人翁,终于拿起了期盼已久的课本,走进课堂聆听老师的授课。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甚至下班后结伴在食堂学习。
图为工人下班后在食堂学习文化(上海市档案馆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识字为中心的学文化运动,唤起了工人阶级的自我意识,提升了阶级成员的社会地位,工人阶级中的知识分子,逐渐在文学、科学、艺术等领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图为复旦大学校办工厂职工蔡祖泉试制成功国内第一盏新型电光源——高压汞灯(上海市档案馆藏)
工人群体一路走来,有着多少艰辛和不易。
对当下的80后、90后和00后,“物质匮乏”,或许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一代人难以体会,物质和精神财富创造的不易。但是当重温这些珍贵的老照片,重温这些昔日工人音容笑貌的时候,我们不禁要感慨——
正是因为那一代人,在他们最美丽的青春年华,艰苦朴素,团结奋斗,才有了今天人们的美好生活。
作者:汪荔诚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张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