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代表签署倡议书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一批摩天大楼在浦东拔地而起,如今这里已成为中国“身材”最高的CBD(中央商务区)。昨天,陆家嘴地区各办公楼宇代表齐聚上海中心,签署“全民齐行动,践行新时尚——积极响应和践行垃圾分类进楼宇的倡议”,把垃圾分类“新时尚”带进一幢幢摩天大楼。
签署倡议书所在的上海中心是中国“第一高楼”,也是全球惟一获得中美绿色双认证的400米以上高楼。上月中旬,上海中心联手多家单位开展“践行文明新时尚,垃圾分类我先行”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多样形式向国内外游客、办公白领等介绍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垃圾分类政策。志愿者们来到上海之巅观光厅的售票处门口,与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互动,向他们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邵竹青介绍,上海中心积极投身各种垃圾分类的普及推广活动,大厦还借鉴国际经验,对垃圾分类制定了进一步优化方案。
▲设置在上海中心超市里的垃圾箱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所在的中银大厦是陆家嘴地区最早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的摩天大楼。据分行个人金融部渠道客户经理余嘉回忆,早在2012年,楼内食堂收餐盘处就设置了两个垃圾箱,一个用来丢弃酸奶盒、餐巾纸等干垃圾,一个用来收集厨余等湿垃圾。这两个垃圾箱至今运转良好,而大厦其他地方的分类措施也已逐渐完善。在中银大厦一楼营业网点,“可回收”和“干垃圾”两个回收箱摆放在客户填单处,现金柜台旁也放置了标有“可回收物”标识的回收箱。除了帮助客户办理业务之外,银行工作人员也主动提示客户合理投放垃圾。如果客户有瓜果皮等湿垃圾,工作人员还会引导他们投放到专门的湿垃圾回收箱。
办公区域的垃圾分类收集是最难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厦在每列员工工位的前后两端均设置特别定制的干垃圾、可回收垃圾二合一垃圾桶。离垃圾桶最近的员工会负责整列员工的垃圾投放,保洁人员也会监督分类情况,做到不分类不收集。湿垃圾回收桶则摆放在茶水间。中银大厦一楼的垃圾厢房,是归集所有垃圾并进行集中处理的场所。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分类收集,并由不同的回收车辆分别运走。
今年年初,中银大厦制定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明确管理责任划分、垃圾分类标准、垃圾箱摆放规范等。物业负责人杨成刚介绍,大厦物业除了处理整栋楼的垃圾之外,还自觉做好垃圾分类,鼓励大家少使用或不使用一次性产品、塑料袋等,少制造垃圾,特别是有毒有害和不易分解的垃圾,能循环再用的物品做到循环再用。
作者:孔韬
编辑:徐晶卉
责任编辑:邵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