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友竟从黄金单身汉变成诈骗犯。李某在报警后才知道,自己谈婚论嫁的男友王某不仅有妻有女,更因诈骗二度入狱,甚至连其父母都是找临时演员扮演的。这场恋爱背后,只是一个男人精心编织的欺骗和谎言。
交友网站结识“IT精英”
2017年6月,34岁的李某通过交友网站认识了大自己1岁的王弘。从交友网站资料里,李某了解到王是一名留学德国的IT精英,目前就职于上海海事局,家住上海市区某别墅。互加微信后,两人很快便确立了恋爱关系。
7月中旬,王某向李某求婚,俊朗的面容、身份的光环、优厚的物质条件,让李某迅速接受了这个“优质单身男”的强烈攻势。随后,两人便决定购买婚房。四处看房后,王某见李某对于购房首付没有松口的意思,便打起了其他主意。8月中旬,他对李某说,自己回家和母亲说要将别墅抵押去买新房,母亲却告诉他自己早就为儿子购置了房产作为婚房。李某称,次日王某便带她去看了。那是一套两室一厅的复式房,市场价约1200万。从天而降的婚房,让李某沉浸在将婚的喜悦中,然而她不知道,真正的骗局才刚刚开始。
车房是租的,“父母”是雇的
年初,李某买了一辆汽车,因未拍到车牌一直停在家中。突然有一天,她接到了“准婆婆”的电话,一番寒暄后,“准婆婆”将话题引向了沪牌。她称,自己的亲戚在车管所工作,有公转私牌照的路子,已经帮别人办了好几张车牌了,问李某需不需要。次日,正在上班的李某又接到了男友王某的电话,称一块公牌转出来了,要的话现在便要定下来,李某便将2万余元打到了王某的账号里。几日后,李某收到了王某发的“过户协议书”和新车牌的行驶证的照片,又将剩下的10万余元打给了王某。同时,李某的好友赵小姐也将12万余元给了王某要求办理车牌。然而,收到钱后王某虽然将新的行驶证照片给了李某和赵小姐,却总是以母亲生病自己需要照顾等各种理由拖延上牌时间。
李某说,除了办理沪牌的24万余元左右,王某还常常谎称做生意缺钱要使用她的信用卡套现。李某发现被骗后,王某不仅写下了欠条,还承诺将房产证写上她的名字,并将车过户给李某。然而李某万万没想到的是,不仅办理的沪牌是假,王某的车和房都是假的,是其每月花费1.1万元和8000元租赁来的。
到案后王某供述,在“见家长”这一环节中,自己还雇佣了两名临时演员扮演父母,撰写了脚本、台词供演员演绎,要求其按照自己的说法介绍自己的身份,同时提出了“对女方不太满意”的“导演要求”,以此让李某更加信任和“珍爱”自己。
经查,王某谎称未婚与李某谈恋爱,取得其信任后以帮助办理汽车公转私牌照为幌子,骗取李某和赵某共计25万余元。日前,杨浦区检察院依法以诈骗罪对王弘提起公诉。
检察官说法:
近年来网络婚恋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和认可,有些人通过网络找到了毕生所爱,也有些人虽然没有成为情侣却也成就了一段友谊,但是这其中也掺杂着一些“温柔陷阱”。国内婚恋网兴起、发展至今,诈骗是投诉最多、甚至制约其发展的“软肋”。婚恋网站之所以容易行骗,是因为用户身份不透明,婚恋网站在审核用户信息上存在难度。
某婚恋网站曾公开表示,网站严格执行身份认证机制和会员投诉机制,通过客服人工审核、技术屏蔽以及会员投诉等方式保证会员质量和交友安全,但因用户信息审核需要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信息又常常不对称,造成用户真实性审核难度大,实际执行效果并不佳。如何给用户一个诚信保障?很多人认为“实名制”或可提供安全可信的服务,但实名制并非“万能丹”,并不能完全确保用户的安全性。不少分析人士指出,“实名制”治标不治本,怀有不良企图的人还是能用“假身份”来进行诈骗。
规范婚恋网站运行机制,法律是基础和关键。应该建立完善规范互联网服务的法律法规,同时加大对网站违规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惩罚力度。此外,除了法律和制度层面加强监管,如何加强行业自律也十分重要,婚恋网站需要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致力于构建诚信安全的网络交友环境。
当然,对于网民自身来说,提高辨别能力更加重要。只有自身时时刻刻保持警惕之心,才是防止被骗最坚固的防火墙。骗子在掏你腰包之前,会用短则10天、长则半年的时间,与你建立感情基础。有耐性的“高级”骗子,懂得放长线钓大鱼,在确信你对他完全依赖、放松警惕之前,不会提任何一个“钱”字。所以,在交友过程中,要增强防范意识,不要轻信网络交友,要尽早、多方验证对方的身份信息;尤其是女性同志,一定要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的意识,保持警惕,不要轻信他人,谨慎约会轻易不要借钱,发生借贷务必留凭证,保存交往记录以备不时之需,若发现被骗立即报案。
此外,该案中,交友过程中的沪牌诈骗案件还是第一次碰到。涉及所谓“汽车牌照公转私”的私下灰色交易,绝大多数都存在诈骗嫌疑。车主要通过正规途径获取车牌,避免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作者:王翔 朱珠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钮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