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今天赴黄浦区调研旧区改造、垃圾分类及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等相关情况。黄浦区透露,按照“到‘十四五’期末,基本完成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任务并基本解决居民拎马桶问题”的总体时间节点,黄浦区将每年旧改受益家庭8000户以上,同时也通过旧改和城市更新每年产出商业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
由于历史原因,黄浦区各类老旧房屋十分密集,且年代久远,房屋质量较差。“二元结构”矛盾是黄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最集中表现,也是制约黄浦持续健康发展的最突出瓶颈。近20年来,黄浦区超过16万户居民生活条件和居住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但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截至去年底,黄浦还剩余各类旧式里弄房屋204万平方米,二级旧里以下房屋81万平方米,无卫生设施家庭6.5万户,主要分布在老城厢、北京路沿线、建国东路沿线等3大片区中。
从全市来看,黄浦占上海中心城区无卫生设施家庭总量的40%,是全市旧改压力最为繁重的中心城区。
代表们实地查看了乔家路地块以及承兴里里弄房屋综合改造项目。承兴里通过抽户降低使用强度、通过调整租赁关系优化居住空间布局,在实现整体保留并重现里弄房屋建筑肌理和风貌的基础上,增设每户独用的厨卫设施,适度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去年,项目一期涉及的261户已完成居民签约及搬迁过渡,目前黄浦区正在抓紧施工,同时已启动对承兴里二期的前期设计工作。
从使用情况上看,黄浦老旧房屋实际使用情况较为复杂,并且受到超年限使用、居住密度过大及出租出借等因素影响,房屋本身使用强度已远远超过房屋实际可承载能力范围。各类老旧房屋居民家庭中,在本市他处实际拥有住房的家庭约占40-45%,承租人或产权人实际居住在原处的约占50%,而且以老年、困难群体为主,保障需求和改造压力非常突出。
近两年,黄浦区通过试点项目探索了里弄房屋综合改造、拆落地重建等城市更新模式,扩大“留改”项目覆盖面和受益面。零星地块由于难以独立开发,一直是旧改中的难点问题。
去年黄浦区非旧改无卫生设施地块进行了梳理,目前我区共涉及80个街坊,总计9000余户居民,主要分布在文庙周边、蓬莱路以北老城厢区域,北京路沿线,南苏州路沿线以及南京路步行街后排。这些不具备成片开发条件的零星地块将主要通过“留改”,实现居民居住条件的显著改善和历史风貌的妥善保护。黄浦区表示,将在资金、规划、土地、征收、改造、建设等一系列环节中争取配套政策,进一步深化完善市区联合土地储备、市属国企参与、历史风貌甄别、毛地一地一策、老大楼开发利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推进机制。
“老城厢对上海有着独特的感情,今后对老城厢如何改造?”李韶平代表建议保留历史底蕴,“弯弯曲曲的小路也是一种风景。”
连柏林代表说:保护建筑是发展机遇,也不能成为我们的保护包袱。
黄浦区回应“十三五”剩余两年,黄浦区将重点聚焦老城厢及周边区域,加快推进福佑中南块、乔家路地块等16个成片征收项目,涉及居民2万户,基本确立老城厢地区的城市形态和功能定位,同步实现太平桥与豫园老城厢以及外滩金融集聚带互联互通。
作者:祝越
编辑:李静
责任编辑:张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