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是沪上知名的“老人区”,既指这里的老龄化程度较高,也因为杨浦的许多养老政策、案例在全市范围内都极具参考价值。今天上午,杨浦区召开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推进会,为12个街道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指导中心揭牌。 这也就意味着,社区居民想要加装电梯终于有了权威机构可以“问政策”“问方案”。
随着上海逐渐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成为民生关注焦点。无论是在今年的上海两会,还是全国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们都提交了与之相关的建议、提案。但加装电梯毕竟是个专业性、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全部交给居民自己去实施,确实困难重重。不少居民在媒体上看到了其他小区加装电梯的消息,心里一动,也有了加装意愿。但要将这份美好的盼望落到现实,许多居民又常常会在操作过程中碰到许多卡点、堵点,甚至不知去何处咨询。由于信息不流通而使得电梯加装项目停滞不前,这并不是个案。
在此背景下,杨浦区12个街道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指导中心应运而生。指导中心的成立可以方便居民进行政策咨询,努力实现“能加、愿加则尽加、快加”的目标,从而提高杨浦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普及率。
东银茗苑,周家嘴路2001弄18号
第一道关口:绘制一张“加装电梯地图”
加装电梯这桩事情,虽然看上去很美好,但每个小区、楼幢的情况不一、建筑建构各异,只有进行专业的排摸测试,才能为后续的加装环节“打底”。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43.9%的殷行街道近来在做这样一件事情——编制地图。或许会有人好奇,编制地图与加装电梯如何能扯上关系?据殷行街道办事处主任孙辉介绍,殷行辖区内共有多层住宅约3140幢,其中目前有明确加装意愿的有273幢。目前,殷行街道正与上海海珠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的“51加梯服务中心”开展合作,针对273幢达成初步意向具备初步踏勘条件的楼组逐一开展现场踏勘工作,具备加装条件的楼幢标识为“绿色”,完全不具备加装条件的则为“红色”,预计今年6月底完成加装电梯地图的绘制工作。
工农四村129号
第二道关口:利益难协调,如何建起居民沟通频道
在征询加装电梯的环节中,上热下冷现象尤为明显。四楼、五楼等高层居民表现得十分积极,三楼等中间楼层的居民处于观望态度,而底楼和二楼则完全是反对意见。态度不一的背后,还藏着最为直接的利益诉求。低层的居民对于加装电梯并没有强烈的需求,而他们对于加装电梯而带来的加装费用和后续维护费用显得更加“敏感”。
如何建起居民们的沟通频道,使加装电梯拥有后续推进的可能?殷行街道内的市四(3)居民区7号楼的加装电梯案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7号楼的一楼是门面房,二楼至六楼是一梯四户的住宅。仅仅是这一幢楼内,住户的诉求和矛盾就十分复杂。出租户、欲出售房屋的住户不愿装电梯,而低层住户不愿出钱。就在这个时候,家住五楼的邵师傅自告奋勇做起了发起人,成立了由楼组长、党员骨干等人组成的加装电梯工作小组,邀请每户派一名业主代表召开楼组会议。
在他的带领下,7号楼加装电梯自治小组挨家挨户找业主谈心协商,先是成功劝说了6楼两户出租户的业主,又打动了5楼原本预备出售房屋的于师傅。为了打消低层住户的顾虑,他们通过“居民区联席会议制度”确定了“4321”的出资比例,即:6楼承担40%,每层递减(6楼40%、5楼30%、4楼20%、3楼10%、2楼不承担安装费用)。此外,每年8000元的维修基金由所有楼层共同承担(6楼承担38%、5楼28%、4楼18%、3楼11%、2楼5%)。
第三道关口:加装电梯怎样才能合规、专业?
有人打趣说,想要加装一部电梯,个中的复杂程度不亚于新建一幢楼。不少老小区没有预留电梯井道,新装电梯必须在楼房窗户旁建井道。新井道对原先的地下管网会产生何种影响,这都需要专业的施工设计团队提前进行规划。
为了使加装电梯更合规、专业,杨浦区的五角场街道特地引入了社会力量参与,从而提升工作专业化水平。
去年起,五角场街道开始着手孵化和培育为居民加装电梯提供服务的专业机构。今年一季度,正式挂牌成立杨浦区首家专业服务电梯加装的社会组织——“房家美”加装电梯服务中心。该中心成立后,可以在政策咨询、异议调处、项目规划、手续办理、后续维保、运营方案等多方面提供专业服务。自该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已分别在10个居民区召开了现场沟通会、咨询会,近距离、面对面为居民提供服务,收获了不少社区居民的“点赞”。
作者:王嘉旖
图片:杨浦区提供
编辑:史博臻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