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取得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脚踏实地,才能取得成功。谢谢来自长宁检察院和长宁区阳光启航帮教老师的关爱,是你们帮我进行了人生重组……”上个月底,长宁区检察院第七检察部的梅静检察官收到这样一条信息,这段肺腑之言来自一名涉罪未成年人。在他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跑偏的青春之路
年仅17岁的小华,在老家辍学后来沪寻找工作机会。他在外谎称自己是“艺人”“模特”“富二代”,并以此骗得人民币7000余元。随后,小华因涉嫌诈骗罪被公安机关依法移送至长宁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承办检察官梅静在办案过程中发现,小华走向犯罪歧路,与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存在一定关系。小华父母非常溺爱孩子,不惜重金送他去读私立学校。住校后,小华与父母沟通越来越少,不仅染上了爱攀比的毛病,还常常向同学和亲戚朋友骗钱,屡教不改。父母因此多次打骂他。或许是不当的教育方式,使得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这样的家庭环境也使小华变成了一个情绪化、冲动易怒的叛逆少年。
鉴于小华的犯罪情节较轻,到案后认罪悔罪态度良好,且案发后小华家人及时赔偿被害人并取得了对方的谅解。长宁区检察院依法对小华作出附条件不起诉。
四方协作异地帮教
小华老家远在中部某省,在上海又没有帮教条件,那么如何跨越千里,在为期6个月的考验期内对小华开展观护帮教工作呢?梅静主动联系当地检察院,提出协作帮教意向。双方协商共同开展帮教及监督考察,保障帮教效果。随后,两家检察院会同小华的监护人、青少年社工组织签订了共同帮教协议,决定通过远程跟进等方式进行为期6个月的跨省帮教。
考验期间,承办人梅静与小华建立微信与电话联系,及时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和表现情况;当地检察院通过谈心谈话、定期报到等多种形式对小华进行实地帮教;另一方面,上海方面的社工也根据检察机关的帮教协议,制定出个性化、精准化的帮教服务;专业心理咨询师根据对小华的心理测评给出专业的咨询指导意见,并帮助小华与父母修复家庭亲子关系……为了小华,多方共同参与这场相距千里的“联合诊疗”。
志愿活动流露真情
联合帮教下,小华被逐渐拉回正途。他不仅按时记录自己的思想状况,还积极主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对父母和身边关心帮助他的人也多了一份理解和感激。
今年春节期间,小华主动要求参加当地春节返乡志愿服务活动。冒着寒风,小华站在交通枢纽引导返乡人群走上回家的路。他在帮教感言中写道:“这个社会,每个人都在努力,每个人都在拼搏,每个人都在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努力奋斗……”
随着附条件不起诉6个月的考验期满,长宁区检察院依法对小华作出不起诉决定,并委托当地检察院代为宣告。当天,梅静还特意打去电话,为小华加油打气。小华告诉检察官想继续去外省打拼,重启自己的人生,但又怕这段经历会影响自己就业。梅静给他送上一颗定心丸——他的不起诉记录已被依法封存,希望他重拾信心,走好之后人生的每一步。
作者:周渊 钱宇文
编辑:何易
责任编辑:邵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