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别开生面的“田野运动会”在长兴岛郊野公园举行。泥地拔河通过别具一格的拔河方式,让体验者与泥土来了一场亲密接触,亲身体验了与泥相伴的乐趣;“留莲忘返”这项采莲活动更是让参与者在水乡采莲的诗意中体验着新时期乡村一二三产融合的特色产业,感受着今夏的醉美荷香;健步乐行活动让参与者漫步在树影叠翠间,听得水声叮咛、鸟鸣虫叫,深切领略到了郊野魅力。
在6月25日第29个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由国家自然资源督察上海局、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部门主办的全国土地日系列活动,吸引了200多名规划和自然资源工作者、长三角区域相关代表、来自多个高校科研机构的特邀嘉宾,大家走进郊野,畅享自然。
据了解,活动的主场——长兴岛郊野公园,是上海首批以土地整治为核心抓手,通过田水路林村厂综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和整体提升形成的以农地为基底,兼顾农业生产、景观生态、休闲游憩等多重功能的大型开敞生态空间。这场田野运动会向广大市民展现了大都市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景象,生态果园、梦幻花海融好看、好吃、好用为一体,以桔园果园等农业用地为基底的森林花海、江河湖畔以及乡村风貌,正是上海在资源紧约束背景下打造“生态之城”的最佳写照。
身处此情此景,各方专家围绕大都市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主题进行了主题发言和圆桌讨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白中科立足国土空间发展现状国情,举证反思了黑土地、盐碱地、工矿用地等工程实践中存在的突出生态问题,分析梳理了国土空间 “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要素、认识、原理、修复、管理五大层面的逻辑关系与思想内涵。他认为生态系统管理是解决发展与保护之间问题的重要方法论,是破解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过程中生态要素的综合性与管理事权的部门化、生态空间的连续性与区域的政区化、生态工程的长期性与行政管理的届次化三大矛盾的重要方法,提出要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标准研制、部门协同管理、多元资金统筹、多专业改造提升等方面推动国土空间整治修复工作开展。
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主任侯斌超提出,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是破解大都市资源环境约束难题,提升城市竞争力,建成卓越全球城市的必然选择。针对生态环廊区域、乡村区域、城市区域提出了差异化的空间整治与生态修复策略,构建了涵盖调查评价-规划设计-整治修复-监测评估全流程的整治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体系,并从规划编制、政策标准体系、科技成果转化、协作共赢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大家一致认为,国土空间整治修复是落实上海2035总规、建设生态之城的重要抓手和平台。上海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要以2035总规为引领,率先探索编制上海国土空间整治修复规划,构建基于生态补偿的国土空间整治修复政策体系,统筹安排整治修复工程;以自然资源部大都市区国土空间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依托,联合长三角整治机构、高校等科研机构以及跨专业创新力量,开展科研攻关,高水平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走出一条具有上海特色的大都市区国土空间整治修复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之路。
作者:史博臻
编辑:史博臻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