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创谷“人工智能应用试点园区”目前已拥有超百个应用场景。图为双创支行的客服机器人。
如果翻开上海这座城市最近几个月的日程表,你一定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速度热度和激情——
4月,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马不停蹄地加速筹备,上海给自己定下了“越办越好”的四大维度——规模更大、创新更多、层次更高、效果更佳,不断扩大进博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上海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发挥优势特长,积极主动推动落地实施。在长三角三省一市,从审批“一网通办”,到食品安全协同管理,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的破除,正为区域一体化发展带来更多内生动力。
6月,科创板在上海破茧而出。从宣布设立,到落地开板,中国资本市场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改革在7个多月时间内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一棵棵科创幼苗将在这一平台与上海高度集聚的金融资源“对接”,培育出未来的参天大树。
上海自贸试验区增设新片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再加上把进博会年年办下去、越办越好,是上海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推进改革开放的四大战略支撑。中央为上海绘下“大写意”,全市党员干部正鼓足干劲、精耕细作,画好“工笔画”。
站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历史关口,面对外部环境和自身转型的双重挑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说,要敢担当、敢负责、敢攻坚,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传奇。
敢于自我革新,让改革精神贯穿始终
今年春节刚过,上海举行了一场高规格的“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打响了开工“发令枪”。这座城市立下决心:要把营商环境打造成为“金字招牌”!
▲在园区内穿梭的安防机器人。
找政府办事,能不能像网购一样方便?作为改善营商环境的关键一招,“一网通办”在“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开设了政务服务总门户,不仅可以办理核名、工商注册,还能办理纳税申报、投资审批等1400多项事项,日均办理量7.4万件。
这是一项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改革,核心在一个“通”字,力图打破各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提升市民和企业办事的获得感。市信息化专家委副主任、致公党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说,上海的“一网通办”已把主要精力从之前的“能办事”,转向“好办事”。“过去以政府部门为中心,现在以用户为中心;以往是以方便政府管理为出发点,如今就是更多为市民和企业办事提供便利。”
敢于自我革新,当改革进入“深水区”,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坚持足以显露先锋本色。
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今年以来,中国金融开放的重磅措施持续在这座城市率先落地。其中,上海推出的“扩大开放100条”涉及金融6项任务、32条举措,95%已落地实施;先后向国务院、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上报三批31个金融业对外开放项目,目前17个项目已落地,近期又将上报第四批8个项目。
市金融工作局局长郑杨说:“下一步,上海将在‘一行两会’支持下,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项目加快全面落地,同时以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为抓手,探索实施更有力度的金融开放创新制度举措,让改革精神贯穿始终。”
跳出上海看上海,主动打开发展扇面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马春雷现在更喜欢别人称他为“长三角人”,因为他还有一个身份:长三角区域合作办主任。
今年5月,中央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长三角未来发展的功能定位、总体目标和推进实施措施。在马春雷看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说明国家对长三角的未来有着明确定位,那就是“优化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打开“中国上海”门户网站,长三角“一网通办”项目已悄然启动新入口,将向区域内公众和企业提供“无感漫游”的政务服务。这一重大创新举措,从实际启动到试运行,只用了短短一个多月时间——3月底,随着国务院相关要求的明确,三省一市马上形成“联合部队”;每周,这支超过40人的团队有过半时间集中在上海大数据中心攻坚,先后协调召开30多场对接会,以极高效率实现从技术标准、业务规范到数据共享、系统联调的成熟与落地。
做上海的事、在上海做事,要有一种非同一般的格局和境界。“上海是全国的上海”,这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既道出了上海的地位,也道出了上海的使命。
▲埃森哲(中国)数字化创新中心的多功能驾驶模拟平台。均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作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G60科创走廊可以说是上海主动推动全面深化区域融合的一大重磅举措。在G60科创走廊,沿线九地市去年9月组建“联席会议”,各自派出工作人员,在上海松江区集中办公。大家打破地域限制,“交叉组合”形成多个工作组,对外只姓“G60”,服务只为长三角。短短半年多,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G60品牌。
主动把发展的扇面打开,面向长三角、面向全国,打破各种制约要素流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壁垒,主动吸纳、主动服务、主动引领,上海将始终站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改革开放再出发,带动引领全局突破
5月的最后一天,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开创新时代浦东开发开放新局面吹响了嘹亮的冲锋号。浦东新区第一时间召开党政负责干部会议,整场传达会仿佛一场动员会,一股 “想干事”“干成事”的劲头清晰地刻在每个与会党员干部的脸上。大家纷纷表示,要立刻行动起来,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和舍我其谁的担当,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创新作为、有效作为。
回望“初心”,燃起的是一种再度创造奇迹的激情和斗志。党的十九大代表、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注册许可分局党总支副书记徐敏说:“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不平凡的是,我在上海工作,根植于浦东这块改革创新的热土,和伟大祖国同频共振。我们的团队因改革而成长,我们的事业因改革而发展。这样的时代,让我有机会在注册岗位上,如水滴、如浪花、如小河般涌入改革的大潮之中。”
除了决心和勇气,改革开放再出发更需要力度和深度,以更深层次的改革和更大力度的开放,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前不久,辉瑞普强全球总部在上海揭牌。“上海一流的营商环境,增强了我们在中国、在上海发展的信心。”辉瑞普强全球总裁高天磊表示,辉瑞集团在其170年发展史上第一次将业务板块全球管理中心设在美国本土之外,选择了上海,这也是跨国药企在中国设立的首家全球总部。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上海新设外资项目、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同比增长均超过20%——这是上海交出的外商投资 “成绩单”。总部经济的“辐射效应”、优化营商环境的“磁场效应”、365天的“进博效应”正在发力,推动上海持续成为全球投资热土。
科创板、长三角一体化和进博会不断传来最新进展;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之中,面向未来,以这片全新的试验田为起点,上海将推动改革在深层的、制度性的方面着力,并通过改革开放措施的系统集成,更好实现对全局的带动引领和突破。
依靠定力和勇气,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凭借自觉与担当,继续走在全国改革开放最前列,这座城市定将创造出新时代的新传奇。
作者:本报记者 唐玮婕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