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协商和实践中摸索出的“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才能真正融入市民生活,图为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宇泰景苑”小区的垃圾分类宣传墙。图源:新华社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7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不仅要求分类投放生活垃圾,还要求全市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部分居民区的实践表明,定时定点投放确能提升分类实效,增强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感受度。越来越多住宅区及农村居民点也开始落实定时定点制度。
但也有居民反映,“两定”时间和点位还不够接地气,与生活工作节奏搭不上。对此,市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定时定点是“约定”,不是“规定”,制度推行不能“一刀切”,应该“一小区一方案”,大家商量着来。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目前定时定点推行顺利的小区中,不少都有过“纠偏修正”的过程——在协商和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定时定点”才能真正融入市民生活。
“样板小区”定时定点也并非一步到位
长宁区虹桥街道爱建居民区中华别墅小区是垃圾分类“样板”,180户居民从2017年8月1日便开始从源头上分类垃圾,半年后,小区几乎所有居民都能先在家分好类,再定时定点投放,分类准确率在98%以上。不过,这一制度在中华别墅小区落地并非一步到位。刚开始,定时定点投放定了两个时间段:7时至9时、18时至20时。一个月后,居民普遍反映:早上投放时间太早,建议适当延后。街道、居委会认真倾听意见,与居民协商后决定将早晨投放时间改为7时30分至9时30分,傍晚投放时间不变,执行至今。
中华别墅小区原有两个垃圾投放点,除了门口的垃圾厢房,小区里还有一个露天投放点。推行定时定点投放前,居民区各方与居民开了四次会,反复讨论,收集居民意见。最后方案是:居民同意撤点,街道和居委会将露天投放点改建成小花园,小区党员认建认养,维护居民生活好环境。现在,部分居民虽然要走一段路去扔垃圾,但都对社区环境非常满意。
充分协商沟通,“刷屏”的牢骚变成实在便民措施
崇明区推行定时定点投放的经验也说明协商沟通的重要性。“每个小区推行定时定点制度都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崇明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次,居委会、物业、环卫等部门都会和居民反复沟通,居委会工作人员上门入户做宣传,协商合理的点位和时间。
这位负责人回忆,2017年,陈桥镇一个500多户的商品房小区准备推行定时定点投放时,居民微信群里“炸了锅”一样,意见和牢骚“刷屏”。居委会、物业和环卫部门收集了意见,耐心和居民解释沟通,根据居民要求选点位,确定投放时间,尽力减少投放方式变化带来的麻烦。现在,这个小区已成为崇明区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示范点。据介绍,小区在固定投放时间外还留有应急投放口,配备保洁工,供错时居民投放;特定节假日等垃圾多的情况下,特别设立投放引导员,便民措施做到位。
大家商量着来,考虑上班族和老人等个性化需求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推进本市居住区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本市日前制定出台《上海市实施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工作导则》,指导定时定点工作方法和实施步骤。
《导则》规定,实施定时定点制度要有准备期、实施期、维持期,前期要通过实地勘察、问卷调查、专业咨询等多种方式,征询了解居民意愿、诉求、接受度等;方案需按规定公示,充分宣传告知居民。在实施期初期,小区物业和居委等单位部门更应注意平稳引导过渡,对于制度实施意见分歧较大的部分做好过渡性引导,如设置误时投放点等。
崇明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负责人也介绍,实施定时定点制度的小区确保投放时间每天不少于4.5小时。自去年9月开始实行定时定点投放的黄浦区中南小区居委会负责人介绍,小区每天7时至9时、17时30分至19时30分定时定点投放垃圾,非投放时间留一个干垃圾投放口;现在,小区正在征询居民意见计划微调厢房开放时间。
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唐家富表示,定时定点是“约定”而不是“规定”,所以要坚持精细化管理,不能“一刀切”,要做到“一小区一方案”,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由基层党组织牵头,居委会、物业、业委会和居民共同沟通,大家商量着来,确定时间和点位,考虑上班族和老人等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作者:李静
编辑:苏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