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起到2021年的三年中,上海重点打造以5G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挥5G的网络支撑和应用赋能效能,释放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昨天,上海市政府公布最新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本市5G网络建设和应用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向外界展示5G发展蓝图,提出要在上海打造5G网络建设先行区、5G创新应用示范区、5G产业链企业集聚区。
5G被公认为当前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引领技术,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和前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5G在传输速率、网络容量、网络时延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比如,5G网传输速度可达每秒10Gb,为4G的10到100倍;每平方公里可接入的终端数量可达100万个,是4G的100倍;网络时延可以低至1毫秒,是4G的1/10。
我国高度重视5G发展,明确要求加快5G商用步伐。目前,上海作为国内5G产业技术、网络建设、创新应用的先行地区,在国内率先启动建设5G火车站、5G高校、5G行政区等先导应用示范项目,集聚了包括华为、中兴、诺基亚等目前最为核心的5G关键技术、设备企业和一批创新应用企业。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总体部署,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和应用,上海制定并发布《实施意见》,对未来三年全市5G网络建设、应用落地、产业发展等,定下清晰目标和实现路径。
在网络建设方面,今年至2021年,上海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超前布局,累计投入至少300亿元、在全市建设3万个5G基站。根据年度目标,到今年底,全市5G基站要建成1万个,从而实现5G网络在中心城区以及郊区重点区域的覆盖;2020年底前,全市累计建设5G基站2万个,实现全市域覆盖;到2021年,累计建设5G基站3万个,由此,形成一张覆盖全市的精品网络,具备随时即取的大容量、高带宽、低时延网络支撑能力。
和4G相比,5G基站的密度和总量可能会翻番,而且建设进度也更激进,为避免在基站选址方面遭遇瓶颈,《实施意见》明确,上海要推进公共设施站址的开放共享。未来,上海要结合架空线入地,利用路灯杆、高架桥、龙门架等城市公共资源建设5G小型化基站;同时,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以及机场、地铁、交通枢纽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也要向运营商全面开放5G站址资源。
建网的目标是应用,从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高效率管理、市民高品质生活赋能。为此,上海对未来三年的5G应用也设定了年度目标:今年,全市要启动建设若干个“5G应用示范区”,形成10项左右的重点示范应用;2020年,要在20个垂直行业推进100项典型应用;2021年,在5G应用领域要培育出100家创新企业。
据了解,上海已经把城市管理、智能制造、医疗教育、安防、文娱、旅游、体育等作为5G应用的重点,在这些领域推动5G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工控安全等深入融合。值得一提的是,为充分发挥5G在传输速率方面的优势,上海将重点发展超高清视频应用。首先将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在相关区域内利用5G网络开展4K或8K实时转播试验;待条件成熟,上海将开通超高清电视频道。
5G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根据《实施意见》,到2021年,上海将做强做大5G通信产业,吸引培育设备龙头企业,并在测试仪器、小型基站等细分领域形成一批“隐形冠军”。在5G关键技术和器件方面,上海将争取在核心芯片、通信模块、射频器件等方面形成一系列突破。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编辑:周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