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本报记者赵立荣摄
■要建立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在适用自由贸易试验区各项开放创新措施的基础上,支持新片区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以风险防控为底线,以分类监管、协同监管、智能监管为基础,全面提升风险防范水平和安全监管水平
■要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发挥开放型制度体系优势,推动统筹国际业务、跨境金融服务、前沿科技研发、跨境服务贸易等功能集聚,强化开放型经济集聚功能。加快存量企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区域产业能级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5年多后,志在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以期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犹如一只振翅欲飞的“金凤凰”。她栖息的是国际金融中心上海这株“金梧”,她翱翔的是经济全球化这片“蓝天”。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并正式印发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邀请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唐文弘等解读《总体方案》并回答记者提问。
王受文指出,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作出的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彰显我国坚持全方位开放鲜明态度、主动引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新片区担何新使命
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上海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去年11月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和考察上海期间对新片区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认识到增设新片区不是简单的原有自贸试验区扩区,也不是简单的现有政策平移,而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制度创新变革。
陈寅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新片区的“新”:一是新片区将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5年多来在对外开放和风险防范方面的制度创新经验,在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方面,大胆开展差异化探索。二是新片区将聚焦强化经济功能,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集聚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我国高质量发展急需产业的关键环节和技术,拓展金融、贸易、航运领域和总部经济的国际市场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前沿科技产业能级。三是新片区要加快转化发展动能,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对标国际上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加快形成更加开放的市场规则体系,促进高能级市场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新片区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王受文阐释了新片区与上海自贸试验区其他片区相比,在制度设计方面的几处创新和提升:第一,有了明确的、更高的定位。上海自贸试验区其他片区是明确打造“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而临港新片区是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其他片区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等试点政策的基础上,强调要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有着更高更明确的定位。第二,丰富了战略任务。临港新片区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其他片区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增加了“加强与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带动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开放”等内容,其战略任务也更加丰富,比如,《总体方案》支持境内外投资者在新片区设立联合创新专项资金,允许相关资金在长三角地区自由使用,还支持临港新片区优势产业向长三角地区拓展形成产业集群。第三,突出了产业发展。和上海自贸试验区其他片区相比,临港新片区将“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比如说,它特别强调要通过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重点产业,在投资环境、贸易监管、国际人才流动以及税收等核心环节,提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以新发展理念来引领高质量发展。第四,在监管方式方面,临港新片区则将建设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一种新的类型,探索实施以安全监管为主、更高水平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监管政策。
新片区享何新政策
享受更大改革自主权,试行更加开放便利自由的金融政策
为落实好中央“对新片区进行差别化探索”“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的新要求,上海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支持新片区建设的特殊政策。
陈寅介绍,这些特殊政策主要聚焦于管理权限、资金支持、人才吸引、土地规划、住房保障等方面:比如赋予了新片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原则上上海的重大改革举措优先在新片区试点,上海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政策举措,在新片区全部适用,上海今后出台的同类政策,新片区按照“政策从优”的原则,普遍适用。又比如,在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上,主要是聚焦吸引国内和国际各方面的人才,一共提出了12条政策,包括人才“居转户”(居住证转户籍)年限从原来的7年缩短到5年,核心人才进一步缩短到3年。另外,我们为外国人来新片区工作创造便利条件等,对于非本市户籍人才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而且,原来的政策是购房需要缴纳个税或者社保年限要有5年,新片区缩短到3年。另外,在资金方面,上海将设立新片区专项发展资金,5年出资总规模不少于1000亿元,重点是要支持新片区内的高端人才、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在税收政策方面,则提出了“进一步鼓励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对境外进入新片区海关围网区域的货物予以保税或者免税”“探索个人所得税政策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激励效应”等五项内容。
王信透露,临港新片区将试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更加自由的金融政策,打造金融开放创新的新高地。具体表现在: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的便利化水平;有序推进各项金融开放创新的措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健全金融法治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日前,金融委发布了11项开放措施。王信表示,这些措施将优先在临港新片区落地。
新片区有何新优势
能承载国家战略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运输优越、产城融合、生态宜居
新片区为何选择临港地区?陈寅指出,临港能够承载国家战略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国际运输条件完善,便于实施风险防控措施等要求。区域内运输条件非常优越,有海港洋山深水港,有空港浦东国际机场,有铁路,有高速公路、轨道交通,还有高等级的内河航道,是国际上同类地区运输条件最完善的,可以充分发挥洋山深水港和浦东机场国际货运枢纽功能对于贸易和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陈寅介绍,先行启动区域内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及装备制造、研发创新和金融服务等产业园区,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配套条件,有利于政策制度更好更快落地见效。同时,这一地区还有城市功能,配套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生活服务等资源,是宜居宜业的新城。临港地区已经开发了15年,目前集聚了500多个产业项目,初步形成了新能源装备、海洋工程、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一些骨干企业,也集聚了一批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实现了一系列国家重大技术突破,也诞生了一批世界之最、全国第一的技术和产品。
临港地区的规划起点高,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城市功能基本形成,是我国最大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区内还有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上海天文馆、中国航海博物馆等一批文化旅游功能项目,并且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陈寅相信,按照《总体方案》的要求,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在这寸土寸金的地区一定能够飞出新的“金凤凰”。
作者:本报驻京记者 江胜信
编辑:钱亦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