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在上海各大社区和商圈的零售药店,被市民群众视为身边的“第二药房”,平日里的头疼脑热基本都可以在此解决。但是,许多人也会遇到买不到药和不知如何科学购药的烦恼。
如何更好服务百姓安全用药的“最后一公里”?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创新社区药品安全智能化监管,引导零售药店从此前的单一卖药逐渐向“居民用药服务及健康管理者”的角色转变。
上线“上海药店”App,居民买药更方便
市民张女士这两天眼睛有些发炎,家里的金霉素眼药膏用完了,去药房购买时,营业员告诉她现在没货,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有货。这样的烦恼,不少市民时常会遇到:为了买一款家庭常备药,有时需要奔波多家药店,得到的回复却是缺货。
如今,这样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市市场监管局下属市药品监管局开发的一款手机应用就能解决。登录“上海药店”App,市民不仅可以查询周边有哪些零售药店以及它们的基本信息、监管情况等,还可以输入购药需求,找到当前出售该药品的所有零售药店信息。
市药品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闻大翔告诉记者,“上海药店”App是在现有药品经营监管系统和企业管理系统基础上开发的公众药品服务平台,通过企业每天至少一次上报的进、销、存数据,掌握全市药店品种流向和库存,为市民购药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和方便快捷的渠道。
除了药品及药店查询服务,“上海药店”App还提供专业药师的在线咨询。为保障市民用药安全,市市场监管局要求各零售药房将注册药师的身份信息、照片与药店绑定,并上传至零售药房智慧监管系统。每天上、下午,药师都要面对摄像头“打卡”一次,系统后台会对药师不上岗、串岗、挂证等现象自动预警,辅助监管部门及时查处违规行为。
目前,“上海药店”App已涵盖全市3970家药店,共有28041种药品,登记执业药师6908名、药师8902名,积累用户达49743名,提供药品查询近40万次,药店查询记录21万余条,信息准确性总体满意率达80%。
零售药店“多跑路”,居民才能少跑路
除了日常购药,对许多慢病患者来说,隔三岔五到医院排队配药、取药也是一桩烦心事儿。
有没有可能让市民取药更方便?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开展了医院延伸处方赋码追溯项目。
家住普陀区长征镇的李老伯夫妇都是退休职工,双双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原先为了配药,隔段时间就要往医院跑,有时一家医院配不齐,还要跑上两三家。”李老伯告诉记者,现在通过家庭医生开具的“延伸处方”,老两口不仅可以在家门口配到原本只有三级医院才能配到的药,连取药都无需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跑,而是由药品经营企业直接送至家中。
通过“医院延伸处方赋码追溯”项目,患者收到配送药品后,可在药品随货单上扫码获取处方信息、用药指导信息等。截至目前,该项目试点已覆盖全市23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赋码单据199.4万张,扫码量达54.8万次。
在此基础上,市市场监管局还在沪上三家二、三级医院的慢病续方门诊开展了外配处方赋码追溯试点。其中,上药控股有限公司携手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开展“送药到家,健康相随”惠民服务。在市十医院心血管内科和神经内科,患者就诊时可自主选择是否需要药品配送到家服务,看完病后可直接回家等药上门,省去了在医院排队取药的等候时间。
清理家庭药箱,紧盯废弃药品去向
今年7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如何处理家庭过期药品,成了一个新问题。
2018年发布的《中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白皮书》显示,中国约78.6%的家庭备有家庭小药箱,其中30%至40%的药品超过有效期三年以上,80%以上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药箱的习惯。
过期药品不仅会损失药效,还可能对人体、环境产生危害,对于废弃药品的去向,必须紧紧盯牢。以专项整治过期废弃药品回收为切入口,市市场监管局要求全市近4000家零售药房设置不合格药品回收箱,同时在“上海药店”App中专门开辟回收药品交付确认功能,并与绿化市容和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发文,定期到各区中转点收集转运和统一处置居民家庭废弃药品。
“药品过了有效期,要么有效成分含量下降,要么分解产生有害物质,倘若继续使用不仅疗效会打折扣,贻误疾病的治疗,甚至还会因内在质量的改变而危害人体。”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大连店副经理、执业药师魏骏告诉记者,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定期清理家庭药箱正成为市民的新风尚,“过去,居民常常拿着过期三四年的药品来店里,如今药品过期几个月,居民便会扔进我们的回收箱。”
“根据规定,沪上所有零售药店必须义务回收市民的过期药品。”闻大翔表示,如果遇到药店拒绝回收,市民可通过“上海药店”App反映情况。所有这些信息和各零售药店回收的过期药品数量等情况,都将汇总传输到各区市场监管部门,以便及时发现、跟踪问题,开展更有效的服务和监督。
作者:李晨琰
编辑:范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