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临港新片区的企业第一时间享受到金融改革创新的红利——昨天,浦发银行新片区分行宣布启用,加上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以及太保集团等,一大批金融机构正加速布局、“抢滩”新片区,标志着金融服务在这一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全面升级和创新探索已掀开大幕。
新片区金融创新强调差异性
“临港新片区的设立,是中央支持上海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大举措,是上海未来新的增长极。”在浦发银行党委书记郑杨看来,新片区总体方案在金融方面进行了顶层设计和长远谋划,为金融机构抓住新片区的发展机遇指明了方向。
郑杨表示,新片区会成为金融制度创新的平台、金融对外开放的高地以及金融产业发展的枢纽,“围绕建成具有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构建跨境金融管理制度,企业资金跨境使用、金融机构提供跨境投融资服务、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自由贸易账户本外币一体化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定制化’的制度安排,这些创新将是新片区独有的,更强调差异性。”
西伯瀚上海海洋工程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两年前在临港设立研发中心,企业的大部分客户则在欧洲。董事长郑学州告诉记者,对于新片区的金融服务,他有两大期待,一是更灵活、成本更低的跨境融资;二是跨境资金流入流出的便利性,“比如,我们现在做跨境结算,必须要在境外设立一个总部,今后就可以把这些功能直接叠加在新片区”。
金融枢纽高效配置全球资源
“新片区将重点发展与之功能定位契合度高的资金运营、资产管理、跨境投资、融资租赁、航运金融等金融产业。”郑杨表示,这些既可以更好服务于区内企业,也可以服务于我国“走出去”的企业,特别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主体,使新片区有条件成为资产管理的枢纽和服务“一带一路”的枢纽。
目前,金融业内探讨最热的一大创新领域则是离岸贸易。新片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发展新型国际贸易,吸引总部型机构集聚”,同时将“研究适应境外投资和离岸业务发展的新片区税收政策”。
所谓“离岸贸易”,是随跨国公司业务发展演化而来的一种新贸易模式,最关键的特征是订单流、货物流和资金流“三流”分离。有专家直言,离岸贸易的“破冰”背后,正是上海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决心。
“目前,全球制造业也在迎接新的布局,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发展非常快,这对上海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命题。”建行上海市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方敏表示,“商业银行将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探索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审核创新,形成更为契合的监管方式,力争在新片区内取得更大突破。”
对外资吸引力将越来越强劲
据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陈杰透露,新片区肩负最大的使命是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6+2”的设计是突破点所在,“6”即实现新片区与境外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其实质是要表达人才货物资金信息的自由流动;而“2”是税收政策和风险管控,将实施新的税制安排和监管制度。“目前,已经有很多外资企业向我们咨询这方面的政策。随着更多细则的出台落地,对于外资的吸引力度会越来越强劲。”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无论是去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我国宣布的一系列金融对外开放举措,还是今年国务院金融委宣布的金融对外开放“11条”,新片区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人员自由从业等优势,再加上新片区足够的体量和丰富的想像空间,都将对外资产生巨大吸引力。
作者:本报记者 唐玮婕
编辑:周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