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选择国家战略需要、国际市场需求大、对开放度要求高但其他地区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领域,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刚刚揭牌,全新的定位释放出强烈信号:凸现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功能,这里不仅将成为中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关键载体,也会是未来一个重要的高质量增长极。
记者了解到,上海即将出台支持新片区发展的50条政策意见,在企业登记实行确认制、经营者适当性管理、境外专业人才职业管理创新、重点产业和人才税收政策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更多改革创新探索正蓄势待发。
关键词一:自由
从原来以聚焦便利化和营商环境建设为重点,转向顺应全球投资贸易自由化为重点的新型制度体系建设,新片区的一大核心就是要顺应全球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规律和趋势,真正建立符合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要求,体现自由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国平指出,原有的自贸试验区在实际运行中,更偏重于以缩短时间、简化流程和降低成本为核心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措施,而新片区则从自由化破题,强调以自由化为核心,触及更深层次的改革突破。
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也认为,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意味着新片区要对标国际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在税收制度、金融制度等方面形成自身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二:开放
率先在全国打造更高起点的改革新高地和更高层次的开放新高地,新片区可谓重任在肩。
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秘书长尹晨认为,新片区有两大重要特征,一是持续深化差别化探索,加大压力测试,发挥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二是产业开放,让更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外资项目落地,“新片区需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能产生有价值的压力测试结果”。
在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看来,新片区可以说是新功能、新布局、新动力和扩大开放的有机组合,集成了“物理扩区”“功能扩区”和“新改革措施”。他表示,我国正在稳步扩大金融业开放,持续推进服务业开放,加快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进程,教育、医疗等领域也将放宽外资股比限制。新片区可以开展先行开放试点,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探索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率先形成相应的配套政策和试点经验。
关键词三:产业
与其它自贸区片区相比,新片区将“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强调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重点产业,在投资环境、贸易监管、国际人才流动以及税收等核心环节提出一系列配套措施。
作为上海高端制造业的代名词,临港目前已形成多个产业集群,包括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先导产业,高端智能装备、海洋装备、智能汽车三大支柱产业,以及软件及信息服务、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孙元欣指出,新片区将探索实施新一代产业政策和发展政策。根据全球投资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新趋势,利用外资政策的着眼点应从“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引智”(包括先进技术研发)和“招商引能”(包括先进生产能力和开发能力);实施新一代投资促进及便利化政策,形成和实施促进新兴产业和离岸业务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
临港产业发展首席规划师顾长石认为,总体方案提出的重要产业导向,将持续推动临港高端智能装备、海洋装备等“老牌”产业的发展。同时,面向国际的贸易服务、金融服务、航运服务等,将迎来更快发展的机遇。
到2035年,区域生产总值(GDP)超过1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浦东——新片区,打开了一片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天地。
作者:唐玮婕
编辑:范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