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和邮票有什么关系?在这里、在这样一位长者身上你一定能够找到答案。
9月17日,全国首个地铁专题收藏邮品展:“当地铁遇上邮票”——朱祖熹“地铁与隧道”收藏邮品捐赠仪式暨地铁专题展览开幕式,在上海地铁博物馆举行。个人近40年精心收存、千余枚(件)主题邮品悉数无偿献出,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将通过博物馆实物展出以及手机、网站电子版等形式,让更多人可以欣赏到这一独特的文化魅力。
捐赠人朱祖熹,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的教授级高工,是隧道、地铁的防水专家。他的业余爱好也和工作有关,就是收集地铁和隧道的专题邮品,曾著《方寸洞天——邮票上的隧道与地铁》一书,获评2003年“中国最美的书”等奖项。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地铁运营50周年以及申通地铁集团成立15周年之际,他将几十年来持续收藏的千余枚国内外地铁和隧道主题邮品(包含邮票、封、片、戳等),其中独立邮品约870件,个性化票十余册近300枚,精心整理、编制,全部捐赠给了上海地铁博物馆。从私人集藏到社会公共展出,让更多人分享和感悟集藏文化的魅力,领略世界地铁百年发展历史和中国地铁近年迅猛发展的奇迹。
由于爱好收藏和从事地下工程隧道、地铁的防水设计,朱祖熹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收集世界各地隧道与地铁的邮票,并从中了解到隧道与地铁的发展历史与趣闻,让集邮爱好与专业学习相辅相成。
他说:“每当自己参与的建设出现在邮品上,便有异乎寻常的欢欣,如上海长江隧道是上海隧道轨道交通院设计的,获詹天佑奖与国际菲迪克奖,虽然集邮公司发行的单色纪念封并不亮丽,但上面各种邮政资讯与工程信息兼备,摩娑手间,便倍感亲切温暖。”
这次他将邮品按照“隧道篇、地铁篇、其他工程篇”三大主题,按照“沉管法、盾构法、明暗挖法施工水底隧道、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地铁标志、地铁线路与施工;地铁机车与运行;地铁车站;地铁建筑装饰艺术;地铁人物与会议;其它地下工程”等十二章节分类汇编。此次展出的地铁篇专题,力求通过邮品画面讲述专业知识与鲜活故事。
朱祖熹就利用这些专题邮品开展地铁和隧道相关科普活动,包括在9号线宜山路站地铁文化长廊开设“漫谈邮票上的63座世界城市地铁标志”专栏等。就“地铁标志”而言。有地铁的城市,都有地铁标志,这是城市建筑与交通工程的需要,标记既代表了“地铁”交通,也具有指示地铁出入口位置的功能。地铁邮票的设计者往往把地铁标志反映在邮票上,或是醒目地绘制在邮票的显著位置,或是在地铁的建筑物、车辆上凸显出来。通过邮票,既能品味地铁标记设计者的匠心,也能鉴赏邮票设计者的雅趣。
此次展览将从9月17日起展出至2019年年底,欢迎市民乘客参观。展出除了在上海地铁博物馆能看到实物外,为了方便大家,还特意做成了电子版,在METRO大都会APP、上海地铁官网、官方微信等平台同步展现。
作者:张晓鸣
图、视频:邢千里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