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有这样一群始终坚守、奋斗在自己岗位上的先行者和追梦人。他们默默耕耘、无声付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光荣与力量——2019感动上海年度人物”评选日前揭晓,一位位获奖者从平凡岗位走到聚光灯下,用朴实而真挚的语言诉说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追梦故事。
他们之中,有不懈追寻梦想的科学家,用自己的一生坚守初心;有将大爱奉献给自闭症儿童的音乐家,让“星星的孩子”也能在音乐世界里遨游;还有不惧风吹日晒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团队,用实际行动成就着城市新风尚。
他们相信,只要坚守初心、追逐理想,就能为这座城市带来光荣与力量。
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
注册登记是一家企业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许可分局党总支副书记徐敏就在这近1平方米的服务窗口前,用微笑面对前来办理企业注册登记的办事人员。
政府的窗口服务关乎投资者、创业者对这座城市的感受度、满意度。在26年的工作中,徐敏始终坚持“遇到吃不准的情况,要尽可能解决问题”。她带领着团队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当好“金牌店小二”,创造出企业注册领域可复制可推广的“浦东实践”“上海经验”,完成了多项改革试点任务。
图为徐敏在报告会现场做报告
与徐敏一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让更多人感受到这座城市温度的,还有曾获“全国模范检察官”称号的施净岚。2017年,全国检察机关首创四个专业化检察官办案组,一场司法改革大幕就此拉开。而施净岚,正是当时的四位主办检察官之一。两年多来,施净岚办案组的办案量平均提高50%,还承担了35%以上的金融、知识产权等类型的疑难复杂案件。在实践中,施净岚将“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的司法责任制真正落实到位。
图为施净岚在仔细研究案情
从检25年,施净岚一直坚持奋战在司法办案工作第一线,用司法实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经办上千件案件无一件差错,追赃挽损6亿余元。
用无私大爱回馈社会
耄耋之年的国家一级指挥曹鹏心态依旧年轻,他习惯称呼自己为“90后”。作为新四军老战士,他是新中国音乐指挥界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曾指挥《龙须沟》等数十部电影音乐和歌剧,举办了首场中国交响乐作品海外音乐会,还首次把中国原创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介绍给海外听众。
虽然诸多光环加身,在音乐界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但曹鹏并没有就此满足。十四年前,他创立上海城市交响乐团,同时创设天使之音沙龙,从此辟出另一方音乐天地。曹鹏招募的乐团成员是一批自闭症患儿,他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这些“星星的孩子”排练,带领他们在音乐世界里遨游。渐渐地,这些孩子学会了与人交流,还一步步踏上世界级音乐舞台。
图为曹鹏在颁奖典礼现场
视线转向距离上海4000多公里的西藏日喀则,那里有当地孩子最亲近的“上海阿爸”——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校长傅欣。作为上海首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队队长,他一直致力于让日喀则的孩子们享受到与上海孩子同样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他们打造一片“教育绿洲”。援藏三年来,严重的高原反应曾让他一度辗转反侧到凌晨三点仍无法入睡,但翌日一早,他还是会早早起床,为上好孩子们的课而认真准备教案。
图为正在与孩子们热烈交流的傅欣
在傅欣的努力下,“组团式”教育成果显著,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高考上线率连续两年达到100%,本科和重点本科上线率在西藏自治区名列前茅,中考成绩更是位居榜首。“上海阿爸”实现了他曾经对孩子们许下的承诺。
以实际行动践行新风尚
垃圾分类,无疑是今年上海市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作为2019感动上海年度人物之一,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青年志愿者团队其实是上海30万垃圾分类志愿者的一个缩影。
图为垃圾分类志愿者现场介绍用来发酵处理小区湿垃圾的堆肥桶和酵素桶
这些来自不同行业的年轻人身体力行,认真践行“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理念。每天上班前,他们自发蹲守在垃圾厢房前,热情指导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下班后,他们又组成宣传小分队,将自制海报、宣传手册,一户户分发到居民手上。周末,这些年轻人又主动组织起垃圾分类礼品兑换、“瓶子菜园”、“变废为宝”等创意环保主题活动,引导社区居民“愿分、会分”。
无论风吹日晒、晨昏寒暑,他们始终奔走在垃圾分类宣传一线,将拳拳公益之心化为实际行动,在社区展现着当代青年的责任和风采。
其他获奖者:
(1)上海好媳妇汤晓红
图为汤晓红在照顾患病的丈夫
她是一名公交车售票员,日复一日穿行在城郊之间;她是一位坚强的妻子,厄运降临,不离不弃,用真情创造奇迹;她还是孝顺的儿媳,乐观坚韧,用柔弱臂膀扛起家庭重担。她是汤晓红,上海奉贤巴士公司票务员,一位上海好媳妇。
2013年,一场意外打破了汤晓红原本平静的生活。丈夫突发脑溢血,全力抢救后命虽然保住了,但却成了植物人。公公也此突发脑梗导致半身瘫痪。家庭连遭剧变,汤晓红没有犹豫,她下定决心:两张病榻,都要照顾。
7年来,汤晓红每天一边呼唤丈夫的名字,一边为他做康复训练,同时,她把公公的床搬进丈夫房里,不断鼓励伤心过度的公公重燃希望。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公公恢复了基本自理能力。2018年的一天,丈夫突然对她笑了。这一刻,汤晓红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
用情诠释爱情的真谛,用义践行孝敬的美德,汤晓红创造了耀眼的道德光辉和生命奇迹。
(2)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特级技师王曙群
有这样一个人,默默坚守在中国航天装配一线,参与了“神舟八号”至“神舟十一号”、“天宫”、““天舟”、“嫦娥”等8次发射任务,圆满完成了13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他就是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特级技师——王曙群。
中国航天,举世瞩目,中国航天,中国骄傲。从业30年的王曙群,却始终践行着“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1989年,王曙群从技校毕业参加工作,在装配一线苦练本领,任劳任怨。1996年,王曙群参与到对接机构产品研制。两个重达八吨多的飞行器要在太空中实现对接,对接机构中的12把锁必须天衣无缝,才能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王曙群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经常深夜加班加点连续艰苦试验,完成了一项项技术创新与改进,练就了“精、新、准、快”的绝技绝活,成为载人航天工程总装战线上的领军人物,并带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载人航天总装队伍,为中国制造融入了创新元素。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这是王曙群写在工作室墙上的一句话,也是一名航天人的铮铮誓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大国工匠王曙群,带着全体中国人的航天梦,不断用创新践行新时代奋斗者的使命。
(3)上海交通大学退休教师武霞敏
她3岁患小儿麻痹症重度残疾,35年单腿支撑讲坛,42年无偿义务家教,令600多位困难家庭学生受益。她的事迹朴实无华,却又饱含震撼人心的大爱。她就是81岁的上海交通大学退休教师——武霞敏。
1960年,武霞敏分配到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任教。春夏秋冬,风雨无阻,武霞敏总是最准时的一位,她讲好每一节课,深爱每一个学生。
1978年恢复高考,弄堂里的青年央求武霞敏帮忙补课,后来慕名而来的学生越来越多,她干脆与同样身体残疾的丈夫,在家里开设专门针对残疾人家庭和贫困家庭子女的义务辅导班。这一开,就是42年。42年来,武霞敏一家义务“一对一”补课累计超过5万小时,平均每天补课3.42小时,而且从来没有收过学生们一分钱。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武霞敏家庭获评首届全国文明家庭,用爱与责任书写着自强不息、奉献社会的励志传奇。
(4)中国的“北斗之星”郁文贤
他是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服役27载科技报国;他是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扎根教育一线潜心治学树人育才,他是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院长,他带领专家组与科技企业一起攻坚克难自主创新推动北斗全球定位系统产业应用,他就是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首席科学家、中国的“北斗之星”——郁文贤。
他带领团队研发了我国首台套雷达目标自动识别系统,还研制了我国第一套空间目标监视战略相控阵雷达目标识别装备。这套装备是我国第一部可以准确编目识别数千公里内目标的识别装备,它的出现弥补了国家在卫星远程预警能力上的短板。胸怀强国梦想,肩负发展使命,郁文贤深深感受到:科技要创新,产业是牵引。他牵头创建的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就是为了科技与产业良性互动,推动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关键技术已经全面走向市场,通过规模化应用,北斗位置服务正在走进千家万户,惠及民生,从而更好地“导航”百姓生活。志存高远,投身国防科技建设;执著于行,打造高科技园区模板;坚守梦想,以科技强国为己任。郁文贤带着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怀着对国家强盛的抱负,三十年磨一剑,让中国自主创造傲立于世界舞台!
(5)南翔镇流动党员学堂党委书记赵宪珍
遇到难题怎么办?去流动党员学堂找“赵大姐”——这是上海嘉定区南翔镇流动党员们的共识。赵大姐,就是赵宪珍,南翔镇流动党员学堂党委书记。她诚信经营,吃苦耐劳,从卖菜姑娘成长为餐饮业女企业家,两新组织带头人。她始终不忘党恩,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成为党委书记,她把党务干成“主业”,把办公室变成谈心室,得到当地党员群众高度认可。
赵宪珍分队伍、分阶段创新开展多样化党建,不仅解决了流动党员分布广、工作散、流动性大的难题,也为辖区“两新”组织互助交流搭建了有效平台。她践行“是书记,更是知心大姐”的就职承诺,把流动党员当作亲人。只要得知有人遇到挫折、烦恼、家庭问题,她都及时伸出援手,让大家“离乡不离党、离家仍有家”。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二十一年来,赵宪珍身体力行做公益,把福利院当“娘家”走,把寒门学子当自己的娃。在她的带领下,越来越多流动党员加入公益行列,陆续与80多名贫困学子结对,帮助30多户特困家庭渡过难关。
用真心服务群众,靠真情扎根基层。赵宪珍作为老党员、团结新青年,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用真用情谱写新时代乐章。
(6)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周怀阳
“我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为我国成为真正的海洋强国而奋斗!”这是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周怀阳教授的心声。二十八年来,他心系蓝色海洋,奋战在教研一线,为我国海洋科技的深潜、深钻、深网事业培养后备力量;他心系海洋强国使命,十余次担当大洋和近海科学考察首席科学家;他潜心科研创新,获得一系列首创性学术成果。
上世纪九十年代,周怀阳就认识到:中国要强大,必须大力发展海洋科学技术。他的身影出现在我国大洋科考、中美首次联合深潜、“蛟龙号”首次试验性应用航次等一系列重大海洋科学探索现场,常年与大海为伴、与风浪搏击。考察船上,颠簸不断、日晒雨淋、作息紊乱,他用专注工作抵御不适,用坚定信念完成使命。周怀阳说:唯有分秒必争,才能早日实现我国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转变。
2013年,周怀阳在《自然》杂志发表我国海洋地质学界首篇第一作者论文,对外国学者提出并沿用至今的“地幔羽”假说提出有力挑战。同年6月,周怀阳成为首位搭载“蛟龙号”下潜采样的科学家。当完成科学作业走出“蛟龙号”时,他动情说道:“坐中国人自己的潜水器下潜,感觉真好!”
“强于天下者必胜于海。”周怀阳怀着赤子之心,勇闯远海大洋,加快强国步伐,在大海深处,书写蓝色梦想。
(7)上海公安青浦分局国家会展中心治安派出所所长朱洪葵
曾经,她是一名军人,火热的军营生活塑造她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现在,她是一名警察,用专业和勤奋维系社会稳定与安宁。朱洪葵,上海公安青浦分局国家会展中心治安派出所所长,在上海最年轻、最小的派出所,守护世界最大单体会展建筑的平安。
2018年,为首届进博会保驾护航,朱洪葵所在派出所只有12名警力,如何发挥出最大的能量?一接到任务,朱洪葵就开始排兵布阵高效分配,每个人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多少展位,有哪些展品,展商来自哪里,都要烂熟于胸,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在第一时间解决。虽然人少事多,但朱洪葵主动整合各方力量,12名警力变成了十几支队伍,确保了进博会场馆平安无死角。
面对家庭变故,朱洪葵用柔弱的肩膀坚强扛起一切,忘我工作、坚韧不拔,创造了进博会期间“零失误”、“零差错”的佳话,获得了一等功奖章。如今第二届进博会倒计时已经开始,朱洪葵给自己、给国展所定下了更高的工作目标。
不忘初心,报效祖国;为民服务,忠诚干净。朱洪葵,“四叶草”中的铿锵玫瑰,在尽职履责、不辱使命的岁月中,绽放出最美的生命光彩。
作者:王嘉旖
图片:文汇摄美
编辑:邵珍
责任编辑:钮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