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在一片欢呼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而在距离天安门1200多公里的上海,随着一声啼哭声,小婴儿呱呱坠地,他就是与新中国同龄的陈丰富。在今天的定海路街道“七十春秋铸辉煌 我与祖国同贺岁”活动中,陈丰富与他同岁的顾仲铭一起切蛋糕,共同为即将到来的这个与国同庆的生日提前庆贺。
70岁的陈老至今依旧清晰地记得自己的入党时间——1991年10月14日。那时候,入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个单位的入党名额都十分紧俏,只有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均过硬的才有机会入党。谈到第一次提交入党报告的时间,陈老的记忆就变得模糊起来,他只记得,递交了好几年后,他才等来了一个宝贵的考察机会。
陈老工作的单位是中国石化销售公司华东分公司,供应六省一市的石油,在那个资源贫乏的时代,陈老的单位还属于“保密级别”,出去都只能跟人讲代号。也正因此,陈老的入党之路显得格外坎坷一些。“我们当时对个人政治素养、理论学习的考察非常严格。”但一直苦过来的陈老并不惧怕这些。他回忆起刚刚到公司时,他要顶着45度的高温在码头上装运石油。午后的温度一点点攀升,但陈老却不能有片刻休息时间,运输石油的船靠岸时间有限,他们要在规定时间内装运完毕。
在一年的考察期内,陈老丝毫不敢懈怠,终于,他迎来了上台起誓的光荣时刻。虽然已过去几十年,但那一刻对党组织许下的庄严承诺却一直印刻在陈老的心上,一刻也不敢忘怀。
岁月流逝,从当年在码头装运石油,到后来在工厂车间制作石油桶盖,再到如今退休多年在社区继续散发余热,陈老这一生与新中国同成长、共命运。
与陈老一样与新中国同龄的,还有顾仲铭。在许多老上海人的印象里,军工路上总是有来来往往的集卡、凹凸不平的路面,是一条又脏、又吵的马路。但看在顾仲铭的眼里,却满满都是回忆。1969年,21岁的顾仲铭进入上海柴油机厂,从此成为一名工人,这一身份一直保留到他退休。让顾老印象深刻的是,当年生产小组有一位工人连续递交了10年的入党申请书,却迟迟没有被批准入党,足可见那个年代对党员的要求之高、之严。
顾仲铭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时间要稍稍比那位印象深刻的同事短一些,但也有八年之久。1991年,顾老如愿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开始进入考察期。当时的顾老严格遵守这一个月写一次汇报、一个季度写一次个人总结的规定。工人出身的他,对自己却有很深刻的剖析——“我的理论学习水平比较差”。纵是如此,顾老对党组织的那份信任、归属感却是如今许多小年轻都比不上的。一辈子没有跳过槽的他笃信,只要是举国之力想做的事情,就没有不成的。他将这股劲头延续到了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中。居民区书记评价他,“这是最认真、用心的社区志愿者了”。
作者:王嘉旖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