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畏前方艰难、勇攀险峰,在全球舞台上铿锵有力地发出“中国之音”;
他们,胸怀大爱,始终保持着一颗为民之心,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曾忘却;
他们,坚定地走着自己的平凡之路,却在平凡中闯出不平凡的伟大事业……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宣部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经遴选推荐、群众网上投票等重重环节考验,300名“最美奋斗者”诞生,包括278名个人、22个集体。由上海推荐的于漪、马凤山、王逸平等9人入选。
奋斗的姿态最美丽,奋斗的人生最幸福。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筚路蓝缕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离不开每一位在平凡工作岗位上挥洒汗水、忘我拼搏的奋斗者。而这些特别闪耀的名字,激荡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奋斗意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我十分荣幸获得了 “最美奋斗者”这一殊荣。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更属于这70年来在平凡岗位上奋斗着的每一位上海人。70年来,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改变都是靠大家奋斗得来的。我们在平凡岗位上作贡献,同时也为自己带来幸福人生。最美的上海属于我们每个为之奋斗的上海人,我们都是最美奋斗者。
——包起帆
我是一个穷苦人家出生的孩子,解放前受尽苦难,是中国共产党将我培养成一名党员。从此,为人民服务成为我一生的职责和坚守。此次获得成为“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与党对我的长期培养密不可分。“一事当前想雷锋,一事之中仿雷锋,一事之后比雷锋,一生一世学雷锋”,这根扁担我挑了整整38年,它也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在我国的海运事业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基层奋斗者,我只是其中一员。未来,我依然会与他们一起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坚持下去。
——杨怀远
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都是各界劳动者们创造的。平凡铸就不凡,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最美奋斗者。当我们从儿童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直至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在漫长的人生经历中,我们要努力奋斗,甘于奉献。我想引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奋斗者创造幸福,在奋斗中享受幸福!”
——徐虎
勇攀险峰,奋斗之路永不止息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是每个人应有的状态。攀登过一座座险峰,跋涉过一个个险滩,人生最美的风景也就呈现在眼前。
上世纪60年代,码头作业还停留于肩扛手提、人力捆扎的手工作业时代。对每天在这里工作的包起帆和工友们而言,危险如影随形。当时,他心里默默起誓:一定要让工友们摆脱危险的作业环境。在熬过了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后,包起帆的新型抓斗方式研究成功,不仅在全国港口推广,还在30多个行业内得到广泛应用,甚至还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抓斗大王”的地位就此奠定。
“自主设计中国人自己的大飞机”是运十飞机总设计师马凤山一生的夙愿。从第一架运十全机静力试验一次成功,到第二架运十飞机首飞上天,人们都能捕捉到马凤山的身影。马凤山还组织编制我国第一部适航规章,填补了新中国民航和民机领域的重大空白。这些适航规章为包括ARJ21新支线飞机、C919大型客机在内的民用飞机以及民航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石。马凤山穷尽毕生心血,为中国大飞机事业跑出了至为艰难的第一棒。
图为邹碧华的办公桌上还整齐地放着卷宗和文件。
在邹碧华家中,书房永远是最特别的地方。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上海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成员……邹碧华生前身兼多职,“忙碌”一直是他最鲜明的标签;但只要回到家,他就会一头扎进书房。也正是以这小小书房为起点,邹碧华将信息化前沿性技术引入司法改革,主持起草司法改革多项制度,并在全国率先提出司法体制改革项目化管理理念。他为上海司法改革试点乃至全国司法体制改革作出的突出贡献将被人们永记于心。
胸怀大爱,谱写一曲奉献之歌
在这个世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存在不只为自己,也为他人,不只为小家,更为社会。他们胸怀大爱,用点点滴滴的付出谱写出了一曲最动人的奉献之歌。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一直以此为信念的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没有被青藏高原恶劣的天气条件吓退,坚持一次次进藏,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艰苦援藏十六载,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呕心沥血。如今的雪域高原上,钟扬播下的科学种子已茁壮成长,无数名“追梦人”踏着钟扬曾走过的足迹,继续着他未竟的梦想。
图为由复旦剧社自导自演的原创话剧《种子天堂》将钟扬生前的故事搬上舞台,把感动和力量带给更多复旦师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逸平倒下之前,周边同事都不知道他的病程已发展至如此严重的地步。在人生的第42个年头,王逸平实现了许多新药研发者一辈子难以企及的成就——研发成功了我国首个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创新中药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造福2000多万患者。但他却并没有满足于此,先后完成50多项新药药效学评价,构建了完整的心血管药物研发平台和体系。
图为秦怡近影
秦怡,一个中国电影史册绕不开的名字。她总是说,“经典为什么可以流传那么久,因为里面有最真的爱和生活。”对于她挚爱的电影事业,秦怡也将这句话贯穿始终。新中国成立后,秦怡坚持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农家乐》《两家春》,到《女篮5号》《铁道游击队》,她在大银幕上为观众塑造了一个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重温秦怡的每一个角色,观者都能复刻出一段完整的历史。
不忘初心,在平凡岗位闯出不平凡事业
人生有许多种打开方式,有波澜壮阔者,亦有细水长流者。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如何做到不忘初心,数十年如一日?这些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凡业绩的奋斗者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语文就是人生,它直接指向人,它伴随人的终生。”扎根基础教育67年的于漪,始终鼓励学生自己思考,保留灵气和棱角。她对基础教育有着自己的看法:“这是孩子价值观、人生观基本形成的阶段,要把做人这堂课上好。”多年来,她致力于教学改革与创新,推动全国语文课程教学综合性改革。于漪始终坚持,孩子要认认真真地读几本书。她说,如果把文章大卸八块地读,就会导致语文学科的碎片化。她被誉为“精心育人的一代师表、潜心教改的一面旗帜”。
辞去政委担任服务员,会有人做出这样不同寻常的选择吗?被称为“人民挑夫”的杨怀远就这么干了。1960年,杨怀远转业至原交通部上海海运局,成为一名海员,先后从事船舶生火工、服务员等工作。在船上担任服务员的30多年里,杨怀远自备120多种用具方便旅客,义务用小扁担为旅客送行李。杨怀远用他那曾挑断的47根扁担赢得了旅客的交口称赞。
“52904500”是全上海有名的“徐虎热线”。以“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奋斗奉献精神,徐虎花费6300多小时的业余时间,义务为居民修理2100余处故障。他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服务理念传授给徒弟,产生了影响广泛的“徐虎效应”。虽然已步入70岁高龄,但徐虎的为民服务脚步却仍未停下。
作者:王嘉旖
图片:文汇摄美
编辑:张晓鸣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