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古稀之年,人生还能选择多少种生活方式?在上海,有这样一批与新中国同龄的老年人,他们用越来越精彩的生活打破了人们的刻板印象——从“花甲背包客”,到“健身达人”,抑或“电影爱好者”,在老人这一身份之外,70岁后的人生还有更多的可能。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也是我国第七个法定“老年节”。让我们走近这些“正当年”的长者,还原他们的真实生活。
行遍全球,轻松“打卡”各大景点
来自携程的最新数据显示,超过300万名出生于1949年的“新中国同龄人”,已走向全球100多个国家。他们之中,最远曾到达南极、北极,最高到达海拔5300米的珠峰大本营,轻松“打卡”全球景点。
在携程统计的数据中,俄罗斯成为不少“银发族”钟爱的旅行地点。其中,莫斯科、伊尔库茨克、圣彼得堡、海参崴、新西伯利亚位列前五大旅游目的地。
过去,语言关、身体因素、旅行节奏等曾是老人出国游的障碍,但现在不少旅行社已为“银发族”开辟了定制游线路,并配备随行队医,解决了“夕阳红旅行团”的后顾之忧。身体情况好一些的活力老人还可以追求个性化路线,背上行囊,摇身一变成为“花甲背包客”。
携程的数据还显示,“新中国同龄人”中最远飞行里程前十位均超1万公里。其中,一位上海老人以自由行方式飞往墨西哥城,喝咖啡、吃玉米饼,乘坐上世纪60年代的老爷车环城兜风,好不惬意。
锻炼也新潮,康复玩出“游戏范”
住在闵行区莘庄镇敬老院的庞高林老人有点“红”。由于精通各类打击乐器,他在敬老院里已经斩获了一票粉丝。
走进陆家嘴长者综合照护家园,患有帕金森症的沈爷爷正兴趣盎然地 “玩游戏”。只见他缓缓移动手上的操作杆,再精准“击杀”目标,顺利完成任务后,游戏等级又升一级。原来,这是一款康复机器人,让老人体验游戏之余,还可以精确记录动作数据,评估其活动范围、肌力进行能力,生成完整的身体情况分析报告。
这一边把康复玩出了“游戏范”,那一边健身房成了老人的心头好。紧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中福会养老院最初因“地理条件”吸引了不少老人入住。住久了,许多老人更离不开这里——不仅饭菜符合口味,服务设施更是准确击中“需求痛点”。就拿健身房来说,锻炼身体是许多老人每天的“必修课”。把跑步机调整到合适的步速,体验一把室内健身的乐趣,有的老人还因此成了“健身达人”。
老有所乐,满足个性化需求
好动的老人喜欢去健身房、康复室,而喜静的老人则把个性化电影院视为自己的“秘密基地”。
红色软椅配上巨幅大屏,从外观来看,莘庄镇敬老院内设电影院与院线放映厅并无差异。但特别的是,这家内设电影院专为老人提供VIP服务——点单观影。在这里,老人们向放映方反馈想看的电影。因为这项服务,老人们常能看到市场院线寻不到的许多怀旧电影、红色电影。这家内设电影院不仅向入住老人开放,社区老人同样可以通过登记来这里观影。
在养老服务行业深耕多年的王洁告诉记者,包括电影院在内的一些娱乐设施如今都成了养老院里的“标配”。过去,他们在提供养老服务时大多止于老人的生活照料,现在,在保证老人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个性化的心理需求,尽可能让他们过上一个“老有所乐”的晚年。
作者:王嘉旖
编辑:唐玮婕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