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北路上,新成社区长者食屋正进入装修收尾阶段,预计2020年春节前向社区老人开放。这个食屋的建成,将有效弥补南京西路街道社区为老服务中心供餐不足的现状,满足社区内老人总计600份的午餐需求量,并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向周边白领开放。
沪上顶级商业街南京西路所在的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辖区内户籍居民达48876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占社区总人口的近44%——老龄化程度远超市、区平均水平。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当下,南京西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结合区域特点,牢牢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找准为老服务的核心难题,攻坚克难、逐项解决。在全面调研走访的基础上排摸、梳理出区域老年人最为核心的生活需求,以“一餐饭”为突破口,全面破解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难题,让市中心的“便利”叠加舒适、人性化,回应好市中心老年人群体生活起居的多样化需求。
新建长者食屋与白领之家实现空间设施互通共享
“市中心”这三个字,对老人们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方便”——可以救命的方便,“要是突发急症,去医院更快”。但“市中心的方便”也往往意味着牺牲“舒适”——数据显示,南京西路街道辖区内还有2947户老人居住在“厨卫非成套”的蜗居里,有900多位老人处于独居状态……一只马桶、一个淋浴头、一餐饭,成了他们每天最挂怀的民生大事。
天冷时一顿热乎乎的午饭,就是街道里大约600位老人的“头等大事”。但目前,专门提供长者午餐的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内,一楼“中央食堂”厨房面积仅50平方米左右,按相关规定供应350份餐食已是“满打满算”,剩下的250份缺口只能另想办法。
针对辖区东北角乐龄助餐点缺失、新成居委会硬件设施薄弱的现状,南京西路街道启动新成居委会办公及综合服务用房整体改造提升,以此深化为老服务。◆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改造工程对居委会办公、白领之家和社区食屋统筹考量、整体规划、同步建设,着力打造舒适、温馨、时尚的复合型社区公共空间。建成后的社区食屋不仅满足新成居民区老年人就餐需求,还能辐射周边居民,成为南京西路街道东北片区老龄就餐枢纽型平台;不仅服务社区老年人就餐,还兼顾满足成都北路、威海路周边商务楼宇白领就餐需求。
据介绍,社区长者食屋将利用居委会、白领和“白发”人群密集使用时间上的差异性,实现居委会办公、白领之家和社区食屋空间及设施的互通共享。比如,白领之家的长桌可用作老年人助餐台,也可为居委会召开会议所用;社区食屋桌椅设施在特定时段可由白领之家整合使用,也可供社区周边中小学生放学后休息、看书、写作业。
日托、康复、文化生活……以“一餐饭”撬动综合为老枢纽建设
“一餐饭”,只是一个突破口,南京西路街道要打造的是一个“全能”的为老服务枢纽。
长乐路528号,有一个前后花费十年时间酝酿、打造而出的“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十年间,经过内部功能不断更迭、加载,这儿已成为社区枢纽式综合为老服务载体,集“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文化娱乐、安全保障、精神慰藉”于一体,为老年群体提供日托和寄养服务。
为老服务中心一层除了老年厨房、餐厅外,还有助浴点以及理发室;二层有老年日托中心和医疗护理站,“助医、助学、助乐、助谈、助洁”都可在这里完成;三层设置了长者照护之家,20张服务床位可以满足部分老人寄宿、寄养、康复、护理等需求,为家属提供喘息式助老服务。
为老服务中心内的助餐点、助浴点、理发室等对辖区内所有老人开放,坚持公益价格;护理站等服务,在老人预约后可以送上门。街道还严选合作企业,引入行业内龙头——提供短期24小时托养、长期日间照护的服务商,是在上海开设第一家长者照护之家的专业机构。
结合正在深入开展的第二批主题教育,南京西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密集调研各居民区,针对当下嵌入式社区养老的短板与不足,列出一系列需要整改的问题清单。一方面认真检视问题、自觉自省,同时落实学做结合,及时查改贯通,针对新问题,谋得解决良策,更好、更便捷地服务辖区老人。
“寸土寸金的市中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最佳载体和‘画板’,需要我们始终将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用情用心回应群众关切,精细精准智慧施策。”南京西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惠珍透露,在推进主题教育过程中,街道积极打造“福民南西”品牌,以日日为民、久久为功的坚守和初心酿厚“福民”的时代内涵。下一步,南京西路街道将继续在推动旧区改造、服务白领、构筑夜经济等方面精准发力,编织出高楼大厦背后最美的社区烟火气。
作者:顾一琼
图片:叶辰亮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徐晶卉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