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南社成立110周年之际,原创历史话剧《南社》今晚在上音歌剧院上演。作为国内首部南社大型话剧,该剧讲述了1909年到1923年一个江南报馆中发生的故事,七、八个年轻的南社社友通过办报社,为民主革命发出响亮的声音。剧中很多细节及桥段更是取材于真实南社社员的切实经历。
1909年南社成立,柳亚子、高旭、陈去病、姚光、苏曼殊、宋教仁、李叔同、马君武﹑宁调元﹑周实﹑吴梅﹑黄节等名士,以倡导民族民主革命为己任,于乱世汹涌中以笔为刀、追寻真理。南社正是有了这些中国文化脊梁的杰出代表,才会在历史的深远里,雅集于江南,辐射向时代,穿透至如今。而今天的南社纪念馆就设在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的姚光故居,本着发掘地方历史和人文思想的精神,整理宣传深埋历史烟尘中的动人故事,金山区文化和旅游局与金山区张堰镇人民政府共同出品《南社》这一意义重大的原创历史话剧。
该剧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国家一级导演、中国话剧“金狮奖”最佳导演、上海市第15届人大代表杨昕巍担纲导演,剧本由杨昕巍导演与成都艺术剧院青年编剧龚丽莉联合创作完成。由于历史上的南社成员几乎都非常年轻,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也为了突显革命青年的热血与激情,该剧以年轻演员为主,其中包括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司源、谢海东等,同时又联合了上影演员剧团的著名演员薛国平和吕洋,以及上师大影视传媒学院的老师和毕业班的同学一起来参与到演出当中。
本剧的故事,是发生在来自江南的七八个朋友身上的,他们是读书人,又都是南社社员,他们一起办报社,为民主革命发出响亮的声音。剧中的故事背景依托于真实的历史时期,包括“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曹锟贿选”等历史事件有机的穿插其中。很多细节及桥段更是取材于真实南社社员的切实经历,比如,本剧主人公陈墨白先后办了“民声报”、“群声报”、“呼声报”,就脱胎于当年于右任先生的“竖三民”——“民呼报、民吁报、民立报”,从1909年到1923年,以一个报馆中发生的故事,以小见大,写出了南社和那个时代历史方面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和他们的自我抗争、自我奋斗、自我反省、自我挣扎的状态。而该剧的最后,是以南社社员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作为结束。
据了解,南社与话剧也有着不解之缘。早在1904年陈去病创刊的《二十世纪大舞台》就是中国第一种戏剧刊物,主张戏剧革命,在当时影响很大。1907年将话剧引入中国的李叔同也是著名的南社社友。
作者:薄小波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徐晶卉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