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全球金融中心建设最后冲刺期的上海,正将金融科技作为自己的“杀手锏”。其中,今年更是成了保险科技的技术“落地年”。
在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秘书长、上海市保险学会秘书长李玉新看来,上海保险业正迎来以优化转型与开放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改造保险业态,在开放的大背景中,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持续吸收先进经验“守正出新”将持续考验保险人的智慧。
由《理财周刊》主办的上海保险行业发展论坛昨天举行。论坛透露,2019年是中国保险业持续改革转型的关健年,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身处全国唯一具有全业态保险市场体系与保险要素市场的中心城市,上海保险行业回归保障本源的行动日趋深入,创新成果亮点频现。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保险行业上半年行业实现净利润1700亿元,同比增速高达80%。在坚持回归本源、做精专业、强化“保险姓保”的基础上,上海保险业的总体表现也颇为亮眼:截至2019年6月末,上海保险业总资产达8240.2亿元,较年初增长4.7%;上半年保费收入969.8亿元,赔款与给付支出326.6亿元,累计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874.3万亿元。
李玉新表示,2019年中国保险行业重新实现了快速增长,科技赋能再度对保险场景进行挖掘,监管也在鼓励保险公司采用新技术提升管理水平,行业对外开放速度加快,市民的保险认知加强,优质产品市场前景更加广阔,高性价比产品普及,尤其是健康险发展再创新高,向着万亿级保费迈进。目前,我国的保险密度、深度较世界同期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但发展较快,极有可能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
他指出,上海保险业需要坚守初心,将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也要积极思考如何利用现有的科技手段、创新思维,改造保险的模式、业态,把控成本,提高效率,同时在开放的大背景下持续吸收国际先进管理经验,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
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主任许闲表示,经历了2017年的概念期、2018年的探索期,中国保险科技在某些领域的颠覆式创新改变了传统保险业的形态,不仅开发了国内外退货运输险等优质新产品,还涉足O2O服务等新兴市场,产出了相互保等新型商业模式,也开始尝试非标体保险。2019年,保险科技发展已正式进入技术期,实现了真实技术的落地。以酒驾调包等欺诈行为为例,新技术带来了新对策,保险公司通过获取相关数据,建立数据仓库,继而选择并清洗数据,充分发掘数据潜在维度,再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发现信息背后的规律,让业务人员的经验和模型一起工作,已经可形成准确判断,从而识别风险。展望2020年,保险行业将会迎来更多新技术的诞生与应用。
作者:唐玮婕
编辑:张晓鸣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