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浦东张江人工智能岛不足1公里,华领医药全球管理总部和研发中心刚刚落子于此。
“这是对上海‘鼓励外资研发中心转型升级成为全球性研发中心’的积极响应。”在华领医药创始人、CEO陈力描绘的蓝图上,张江将成为支撑企业未来十年发展的重要支点,“从0到1的创新研发已进入冲刺阶段,接下去要全力加速,力争尽快实现从1到10的产业化拓展,释放更大经济效能。”
设立总部、增加投资、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主体的行为是对经济发展预期的最好印证。在上海,众多企业最近使出的一连串大动作,无疑显露出他们对未来前景的坚定信心。12月20日举行的十一届上海市委八次全会再次强调,上海要不断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紧密结合,对标国际一流水平,聚焦满足市场主体需求、便利市场主体经营,持续深化改革,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清晰的发展目标、坚定的改革决心,将为市场主体的发展注入一波又一波强劲动力。
突出制度创新,让市场主体大展拳脚
本次市委全会特别强调“要突出制度这条主线”。制度创新的力量,在上海再次被一组“逆势上扬”的亮眼数据所证明——今年前三季度,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6.6%。
浦东的生物医药产业,是制度创新的最大受益者——率先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支撑着浦东本土研发创新在近两年连续实现突破。在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篷看来,直面痛点的深度改革,可以让市场主体更轻松地大展拳脚。
随着包括华领医药在内的“创新种子”纷纷开花结果,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驶入了快车道。陈力坦言:“华领医药的发展离不开上海,离不开张江。依托上海优秀的创新创业环境和国际化人才资源,今年我们研发的糖尿病新药HMS5552在三期临床核心研究上达到了主要疗效终点,这一积极结果有望为糖尿病治疗提供新方案。”
除了关键领域的制度创新,上海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力度也在同步加码,众多创新研发企业愿意在此安心扎根、茁壮成长。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表示,上海要自觉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以竞争中性、所有制中立原则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稳定外资经济和民营经济的投资信心和收益预期,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实实在在的制度创新举措形成促进可持续增长与高质量发展的红利。
提早研判提早部署,高质量逆周期展露亮点
机遇催人,形势逼人。市委全会指出,稳增长要提早研判、提早部署,抓项目要尽快落地、尽快见效,政策举措要及早发挥效应。事实上,正是凭借这样“闻鸡起舞、闻鼓而进”的精神,沪上一批大企业采取全球化布局的积极策略,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呈现出了逆周期的势头。
截至10月27日,上汽印度公司卖出了1万辆汽车,跑出了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上汽集团总裁助理、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余德介绍,过去几年,国内车企海外整体销量基本上维持在百余万辆左右,上汽连续三年海外销量位居国内第一。目前,上汽已经在泰国、印尼和印度建立起3个海外整车制造基地,在欧洲、北美、南美、非洲、中东、澳新等地设立了12个区域营销服务中心,建成500多个海外营销服务网点,并在印度、泰国、英国、印尼、智利、澳新、中东形成了7个“万辆级”海外销售市场。“今年前九个月,上汽海外销量24万辆,占到国内销量的三分之一,预计全年销量将突破35万辆,2020年的目标是冲击50万辆。到2025年,我们希望能够达到100万辆。”余德对未来前景信心满满。
同样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的还有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我们通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传统纺织服装、时尚箱包的产品开发、市场拓展、打样加工、采购运营等方面,初步形成了自身优势。”面对全球纺织产业和贸易新形势,东方国际党委书记、董事长童继生对明年发展非常乐观,“要用足家门口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机遇,做足企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文章。”
要实现“逆势飞扬”,考验的正是过硬的内功。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江若尘表示,从今年情况看,坚持创新驱动成长的企业发展良好,一些传统大型制造类企业在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了较大提升,经营模式正在进行较大的转型。“供给侧”效应、“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给大企业竞争力带来了新的动能。
作者:唐玮婕 张晓鸣
编辑:史博臻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