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岁的松江区石湖荡镇新中村党支部书记刘宏霞一头利落短发。一开口,连珠炮似的一口流利本地话让人清晰勾勒出她的性格特点——脑子活络、思维清晰。要跟上千户性格迥异的居民打交道,脑子活络是基础。思维清晰则能确保,她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制定出最方便落地的实施方案。在此次被许多“小巷总理”公认为最艰难的口罩预约登记这一环节,她的这一特点帮上了大忙。
2月2日,上海口罩预约登记首日。来自石湖荡镇新中村的一张现场排队照片在朋友圈里刷了屏。照片里,数百把椅子齐齐整整码好,椅子间间距保持在一米以上,老人们戴着口罩,没有交头接耳,只是安静地拿着自己的号码牌等待预约。这张照片与闵行某小区的北欧式排队照片一起,被网友们盛赞为上海城市文明精神的体现,还因此上了热搜。
线上预约、送货上门,双双被村民们投了“反对票”
这天一早,天才蒙蒙亮,70多岁的俞凤珍阿姨就动身前往村里的老人活动室,准备取号。此时,距离村委会公布的取号时间还有整整三个小时。
郊区老人起得早,这是刘宏霞早在多年工作中摸索出的经验。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将取号时间定在上午8点半?刘宏霞无奈地说,这是为了分流人群。以原生产队新中大队命名的新中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415户,其中以老人居多。若是将取号时间再往前挪一些,那势必就在某一时间段把老人都聚集起来了,将会大大增加疫情感染风险。
脑筋活络的刘宏霞也曾想过线上预约或是让志愿者直接送货上门。这两种预约方式都能完美地避免人群聚集,减少感染风险。但刘宏霞在征询村民意见时,这两种更安全的方式却纷纷被投了“反对票”。村里的老人们说,年纪大了,只有老年手机或干脆没有手机,没办法操作线上预约。而村委会送货上门的方式则直接面临着“谁先谁后”的公平性问题。口罩紧缺,村委会只能分批次供应,传统排队先到先得的方式被村民们认为是最公允的预约方式。
凌晨4点,她打起精神为口罩预约做准备
线下预约的方式确定了,但如何确保老人在排队过程中不发生交叉感染,刘宏霞又头疼起来。此时,之前在紧急会议上,石湖荡镇镇长孙文杰的一句话点醒了她——“一定要保持距离”。
如何说服喜欢聊天的郊区老人在排队的同时,彼此之间保持距离?顺着这一思路,刘宏霞想到,可以由村委会安排工作人员定距摆放座椅。这样一来,既能确保排队老人保持距离,同时也能给腿脚不便的老人带来便利,省去他们排队的劳累。
凌晨4点,刚值完夜班的刘宏霞又起来了。“我怕有些老人起得早,还是早些做准备比较好。”揉着睡眼惺忪的双眼,刘宏霞强打起精神,与工作人员一起将百余把椅子按序摆放。
让第一个来排队预约的俞凤珍阿姨没想的是,等她来到活动室时,刘宏霞早已坐在里面等候村民们的到来。“我平时3点就起床了,知道今天是第一天先来登记,就先来看看,没想到书记比我还早。”
提前劝退欲返沪人员,为老人争取更多安全时间
熟悉刘宏霞的人都知道,早做准备,是急性子的她一直以来的习惯。“我当年做妇女工作时,所有材料都是第一个交的!”聊到这里,刘宏霞带着一点小骄傲。
自2月3日开始,许多街镇陆陆续续迎来了外来务工人员的高峰返沪期。不过,有着1050名外来人员的新中村却并不烦恼。大年三十开始,这些还在外地的务工人员就纷纷接到了刘宏霞的电话。
“你们能晚出来就晚出来,现在疫情形势已经很严峻了!”中气十足的声音从对面传来,但此时,不少务工人员还存着侥幸心理。不少人回到家乡后,发现当地的防控措施并没有如此严密,也就理所当然地错判了疫情的严重程度。几个来回过后,刘宏霞严肃起来,她说道,“如果一定要提早回来的话,必须居家隔离14天!”听到这话,许多务工人员坐不住了,要居家隔离14天,还不如在家乡待着还能互相有个照应。
挂完电话,成功劝退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返沪计划的刘宏霞却开始心里打起鼓来。她心想,会不会是自己把情况说得太严重了?此时,疫情刚刚开始蔓延,除了重点地区之外,其他省市尚未发现大规模确诊案例。但刘宏霞总觉得,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她要为村里的老人们早做准备。事实证明,刘宏霞的这步棋并没有走错。疫情的复杂和严峻程度超过她的想象,习惯将事情做在前面的她为村民们赢得了更多安全时间。
本以为今年值好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两个班就能好好歇一歇的刘宏霞,却一口气连轴转了十余天。沙哑的声音、泛着红血丝的双眼,都暗示着连日的高强度工作已快逼近她的体能极限。但每每听到老人们那一句带着浓重本地口音的“妹妹,这个年你们过得都不好啊”,刘宏霞就会涌起一股感动,疲惫感也仿佛能消去一些。
刘宏霞说,村里的老人们要求都不高,只要把他们的小事当成大事来做,跟他们说好的时间不迟到、只提前,他们就会非常信任你。
作者:王嘉旖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钮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