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派出的“大白”接机人中,不少是男性中青年
14:20,小王坐上了车,目的地是浦东机场。自3月6日上海市16个区派驻人员进驻浦东、虹桥两大机场24小时不间断值守后,他成了普陀区的一名“职业”接机人。因为“全副武装”,又多是高高壮壮的男性,在坊间,他们也被成为“大白”。
小王去年11月刚到普陀区工作,疫情发生后,根据普陀区的要求,他作为机关干部下沉一线,成了临时的居委会干部。3月6日一早,街道通知他准备驻点机场。当天上午,普陀区对所有接机人员进行了培训,包括具体工作流程、穿脱防护服等;当天下午,虹桥、浦东两大机场驻点人员上岗。
记者从相关文件中看到,普陀区每个街道、镇派出3名男性中青年工作人员,再加上区里的民政、卫健委、公安分局、城管执法局、地区办、卫监所等单位工作人员,一共抽调了120名人员成立机场驻点专班。小王说,他的太太和孩子对这次组织安排都很支持,每天回家前做好消杀,在家时把自己隔离在单间,一家人还是照常过日子。采访到一半,小王远在东北老家的妈妈给他打来电话。“忙着呢,一会儿给您回电话。”转头他告诉记者,“我妈还不知道我被派驻机场,等下我得跟她说说‘刚刚在居委会忙啥’,嘿嘿。”
为了方便与老外沟通,普陀区提前制作了多语种的双语入境登记表
16:00,“大白”们正式上岗。在普陀区的展位前,还竖了块告示牌“欢迎您回家 一路辛苦啦”。小王告诉记者,他们一班岗3到4人,其中配备了“英语挺溜”的公安力量,街道镇的年轻干部英语也不错。这几天,遇到的基本是国人,遇到老外基本也能靠英语沟通。就算碰上不能用英语交流的老外,他也不是很担心。他向记者展示了5张塑封好的“入境注意事项登记表”,分别是英语版、日语版、韩语版、意大利语版、波斯语版,每个问题和回答还附有中文。“基本上老外对着勾选和填写,我们就能了解基本信息,采取下一步行动了。”他说,还有一支24小时有人值班的小语种翻译队伍,实在不行还有在线翻译软件,“10号晚上来了个意大利旅客,算是沟通最难的,但也没耽误多大功夫。”
小王说,普陀区的境外返沪人员不算多,他的班上多的十来个,少的六七个,截至3月11日24点共接送旅客28人。“听起来人不多,但因为现场需要各种上传核验,第一天上岗,我的手机连续10小时没一秒钟暗过屏。”
重点地区返沪航班旅客走的是特别通道,各区驻点是他们离场前必经的最后“关卡”
让他印象最深是3月10日接到的一位女士。“请出示您的护照和身份证。”小王翻看出入境记录,发现对方护照贴了“黄标”,是从重点地区法国巴黎入沪。“我下飞机好像走错了路,手机又停机了,不知道该怎么出去。”这位女士说,她家在普陀,一路走来看到普陀区的牌子便去“求助”。小王说,由于重点地区返沪航班旅客走的是特别通道,“他们最后一定会走到我们各区驻点的地方,不可能直接出机场,我们就是他们必经的最后‘关卡’。”
小王记得,这位女士一方面长时间联系不上家人非常焦虑,另一方面临时被告知需要被隔离有些紧张,情绪一度失控。“将心比心,我们完全理解她,其实这几天我们对旅客做了不少心理疏导。”小王说,驻点人员一边安抚她情绪,帮助她联系到家人,告诉他们只要具备居家隔离条件,是会让她回家的;一边迅速对接区、街道两级,核实该女士是否具备居家隔离条件。通常15到30分钟,居委会就能核实该旅客是否居住在对方提供的地址,并综合对方住所、合住者情况等判断对方是要集中隔离,还是可以居家隔离。
私家车接送的旅客,要经过层层核验,才能上车
确认该女士可以居家隔离后,驻点人员中的一位和民警护送她前往停车场,找到接她的私家车。“她和家人连声道谢,还向我们拱手作揖,我们挺被感动的。”小王说,警察查验了驾驶员身份信息并拍照上传核验信息,确认无误后为该女士和车辆拍照。通常这一系列工作结束,车辆才能被“放行”,旅客的身份证件才能回到主人手中。
根据普陀区的要求,待私家车接送的旅客回到小区,居委干部、社区民警和社区医护人员形成“居村三人组”,在入境人员居住地等候接收。抵达后,要做好人员登记,并且陪同上门,出示居家隔离告知书,属地落实为期14天的居家隔离观察。同时,通知物业当场完成消杀。
为了方便初次见面的抽调干部顺利开展工作,普陀区民政局提前制定细化方案,图为“消杀路径”及“旅客下车顺序”方案
如果需要大巴送到集中集散点,驻点人员则会集中转送人员到大巴。负责大巴接送的“大白”手持“浦东-普陀”的车辆信息站在大巴门口等候,每位上车的旅客都收到了区里提前准备的手套、雨衣、口罩等防护用品。在大巴后,还有一辆警车护送。
下车有固定顺序,先是医护人员,而后是司机,接着是报到名字的有自驾车接回的旅客,然后是报到名字的需要集中隔离(普陀区集散点与隔离点为一处)的人员,最后是工作人员。下车后,所有人需要依次对行李、衣物、手部等进行消毒。
穿了几天“全套装备”,小王深感一线医护的不易
深夜24点,小王这组工作人员收工,乘坐专用车辆回到集散点。在专用垃圾桶前,他脱去整套防护装备,10多个小时过去,“全副武装”让他从头到脚都湿透了,鞋子里都进了水。“我总想省着点用口罩,但一天一换是必须的,N95就戴这么几小时真可惜,但没办法。”他说,N95口罩防护性强,闷得只能大口喘气,一个班下来口罩里都是水,“我们就这么坐着登记下,至多送个旅客,一会儿就一身汗,一线医护真的太不容易了!”
凌晨2点,小王回到家。12小时后,他又将“重演”刚刚过去的12小时。
据统计,截至3月11日24点,普陀区在机场驻守共转运境外重点地区来沪返沪人员154人。
作者:单颖文
编辑:祝越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