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展现场,是不是需要摆放这么多的书?”在3月12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说,考虑到公共卫生需求以及读者“线下打样,线上购书”的新消费习惯,今年上海书展希望出版发行企业“少带点书来,多做线上互动,为读者留出更多空间”。
已成为重要“上海文化”品牌的上海书展,将于今年8月12日至18日“如约而至”,并计划在本月底前做好前期准备。受疫情影响,今年的书展会有哪些特别之处?又会有哪些调整呢?
少带书是对的,这是在提醒各出版单位不要浪费资源,要优化进入书展现场的品种结构。”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彭卫国告诉记者,2019上海书展时,集团就对旗下出版社提出,要着力提高书展品种动销率,不要带“摆样子”的、读者不一定要在书展上买的书,“精挑细选后,去年书展我们的动销率有了大幅提升,出版社和读者都更有获得感,今年我们将继续这样做。”
徐炯在发布会现场表示,接下来,书展团队还将与承办方、场馆方联动,先期做好书展期间公共区域的检验检测、清洁消毒、垃圾分类、环境保洁、门禁红外测温等设备采购和服务准备。另外,要做好书展期间公共安全预案,有效疏导现场密集人流,提升读者观展舒适度等。
“今年的上海书展,我们还是会作为开启下半年营销工作的重要节点来对待,但是不会把所有活动都放到现场去做。”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徐俊告诉记者,经过疫情期间的线上实践,他们发现在爱豆界很火的“养成系”同样适用于文化产品——请作者讲述写作的缘起,解读书中的“颜如玉”,请编辑介绍一本书的诞生过程……让读者从原来的只接触书,到介入生产过程,关注到各环节生产者注入的知识含量,“从一本书的生产、加工、出版到读者接受,这样形成闭环,才是一个全过程的文化产品。”他透露,在今年上海书展上,中华书局可能尝试在线上推出更有系统性的深度产品,满足和培养更多“忠粉”。
据悉,上海书展工作团队在每届书展结束后,都会及时总结经验,梳理得失,着手研究策划新一届上海书展的重点内容。今年年初,团队已对2020上海书展整体工作进行细化分解,因为疫情缘故,有些内容将适时调整和重新布局。比如最近启动的“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2020特别网聚活动,就是特别时期上海书展培育推出的线上内容。“从实践效果看,这可能作为上海书展的子品牌固定下来,成为上海书展的组成部分。”
记者从多家出版社了解到,疫情期间,线上销售成了主力,还推出了不少“带货达店”。世纪出版集团旗下的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韩卫东告诉记者,译文新开的天猫旗舰店,依靠译文的新媒体导流,反响巨大,“以致爆仓”。
在发布会上,徐炯在回答文汇报记者提问时表示,疫情期间,作为微利服务行业,尤其是中等规模的连锁书店确实面临重重困难,但也激发了一些实体书店的“斗志”。比如,钟书阁于2月4日开启了首场淘宝直播,连播多场,最多时一场吸引万人在线。再如,志达书店推出“云游出版社”系列活动,整合出版社、实体书店、网络渠道等资源,实现线上阅读传播。
“目前看,培育新业态,融合线上线下服务,已成为实体书店增强读者黏性的必要手段,政府扶持实体书店的引导政策,也会向新业态发展予以倾斜。”徐炯介绍,除了保持和加大原有的本市扶持实体书店发展政策和专项资金,近期市委宣传部出台了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其中就有专门针对实体书店、印刷发行企业的政策举措。
目前,沪上不少实体书店已逐步恢复营业,上海书城、朵云书院、建投书局等均已开门迎客。不少出版发行企业已有序复工,如世纪出版集团复工率已达99%。
作者:单颖文
编辑:祝越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