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门见绿,逐渐成为上海市民的生活日常。截至2019年年底,上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达8.3平方米。
今年,本市还将新增48座城市公园、建成30个街心花园和4个绿化特色街区。这是今天召开的上海市绿化委员会(扩大)会议传出的消息。
人均有了“绿色一间房”
有一组比喻为人津津乐道:上海人均公共绿地指数由1949年的“一双鞋”0.132平方米,到1993年的“一张报”1.15平方米,再至1998年的“一张床”2.96平方米。如今,又多了“一间房”的比喻,且不断扩容。2020年,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达到8.5平方米。
人均“绿色一间房”,为钢筋水泥的城市空间营造“乡野气息”,体现了超大城市持续植绿增绿的信心。2019年,上海全年完成造林11.3万亩,森林面积达到167万亩,森林覆盖率17.56%。
这些绿色资源散布在街角巷尾、社区内外、交通枢纽等角角落落,在过去一年快速生长。去年,上海新建绿地1321公顷,其中公园绿地831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6%;新建绿道210公里、立体绿化40.6万平方米,布置高架沿口花卉16万箱。
不同形态的绿色空间每年都在延伸,市民出家门几分钟,就能扎进天然氧吧。去年,上海新建了黄浦玉兰园等60个街心花园,推进闵行浦江镇等绿化特色街区建设,创建命名静安闻喜路等24条林荫道。此外,城市公园数量增加至352座,延长开放公园253座,全年接待游客量2.4亿人次。
上海的“绿”越来越多,对质的高要求日益凸显。今年,上海依托世博文化公园、上海植物园北区扩建、张家浜楔形绿地、东沟楔形绿地、桃浦中央绿地、三林楔形绿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以及崇明花博会筹备工作、上海园建设,提高整座城市的“绿视率”,增强市民的“绿色获得感”。
“绿色”目标愈加清晰。今年,上海将新建林地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8%以上;新建绿地1200公顷、城市绿道200公里、立体绿化4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创建命名10条林荫道、10条绿化特色道路;280座公园实现延长开放,城市公园数量达到400座。
2035年郊野公园超30座
规划建绿,绿色大业有了新“蓝图“。由市绿化市容局、市规划资源局编制的《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2018-2035)》正在公示,至2035年,六成以上的市域陆域面积为市域生态用地(含绿地广场用地),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力争达到13平方米以上。
城在园中,园中有城。上海将完善城乡公园体系,即由国家公园、区域公园(郊野公园等)、城市公园、地区公园、社区公园(乡村公园)为主体,以微型(口袋)公园、立体绿化为补充。规划建设2000公里以上骨干绿道,建成至少30座郊野公园,并构建崇明岛、淀山湖、杭州湾、近海湿地等四大片生态区域。
此外,上海规划建设“双环、九廊、十区”,多层次、成网络、功能复合的市域生态空间格局。环城绿带和近郊绿环的“双环”锚固城市组团间隔,防止城市蔓延。“九廊”主要包括嘉宝、嘉青、青松、黄浦江、大治河、金奉、金汇港、浦奉、崇明等生态走廊,构建市域生态骨架,形成风道与动物迁徙通道。围绕宝山、嘉定、青浦、黄浦江上游、金山、奉贤西、奉贤东、奉贤-临港、浦东、崇明等10片生态保育区,保障市域生态基底空间。
作者:史博臻
图:袁婧、叶辰亮
编辑:何易
责任编辑:邵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