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主研发的基于“一网统管”的疾控智慧化系统近日上线。
2020年1月15日晚上10点30分,上海市同仁医院于亦鸣医生在对一位女病患的问诊和观察中,敏锐地捕捉到了几丝隐约的线索:“来自武汉”“连续多日发热咳嗽”“精神萎靡”,这些字眼让于医生脑海中亮起了“警灯”。随后,他立刻给阿姨安排了胸片检查,影像学表现进一步印证了于医生的猜想,患者的两侧肺部呈现多发渗出病灶,这是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状。于医生立即向上报告……1月20日,这位患者被确诊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长宁区在接到同仁医院的疑似病例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区卫健委立即召开了区域医疗机构防控部署会,下发了防控工作方案、7个防控工作组名单、2个防治专家组名单、防治处置流程等……经医务人员的精心诊治,1月24日该患者治愈出院。与之接触的27名医务人员无一人感染。
长宁区就这样打响了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枪。
在武汉建起首个心理咨询室
1月27日开始,长宁区先后派遣22名医务人员前往武汉一线支援,这其中有护士、医生、检验师和心理治疗师,他们分别参加武汉金银潭医院、武汉三院和上海援鄂心理医疗队工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武汉很多患者、医护人员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治病救人的同时,其心理健康更需要关注。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们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后,争取到一间通风良好并配备洗手池、紫外线灯等消毒设备的治疗间作为主战场,布置起“沪鄂心连心”心理咨询室。这间心理咨询室里还配备了电话、视频连线等设备,负责普通病房患者的心理疏导和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等工作。
截至援鄂医疗队返沪,“沪鄂心连心”心理咨询室已开展各类心理干预300余人次,线上查房900人次,其中重点服务医患、家属129人次。还制作了4期300份心理健康小报,以及各种暖心小贴士下发到各病房。与此同时,还通过“沪鄂心连心援助平台”公众号,在线完成了320人次的心理评估。
精准防控,也注重人文关怀
根据市、区相关防控工作要求,长宁区卫健委与各部门积极联动,迅速启动各方面防范工作。区内各医院已落实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诊疗、居家隔离人员的管理工作。通过“三专一定”工作制度,“三专”即专线、专车、专人,“一定”定点同仁医院,实现社区发现的发热、呼吸道等病症人员的管理闭环。针对密切接触者,长宁建立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联组工作机制,全力做好追踪核实、居家隔离、异常就诊等工作。落实区内集中临时留验点、隔离点设立工作,做好集中隔离人员的医疗评估、医疗服务和生活服务。
▲同仁医院发热门诊。
在科学精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长宁区加强人性化操作,注重人文关怀,争取市民对防疫工作的理解与配合。
春节期间,集中隔离点尚有不少湖北籍旅客,为缓解他们的思乡之情,隔离点饮食颇具湖北味道,天山中医医院还特别配送了可提高免疫力的中药汤剂。在临时集中留验点,由于等待检测报告的时间长达四五小时,而返沪人员经过舟车劳顿,还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为此,区卫健委特别准备了取暖物资和设备,准备了面包、酸奶等食物,还联系了爱心餐饮企业将餐车引入留验点,提供24小时中西餐点餐服务。区临时留验点开设12天以来已为2342名旅客进行了核酸检测。在社区居家隔离防线上,由于长宁区国际化程度较高,随着国外疫情暴发,居家隔离的外籍人士日益增加,为此,区疾控中心制作了多语种宣传资料,社区医生在志愿者和智能翻译机的协助下开展沟通。
▲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一块白板上用各国语言标注了所管辖区域8个重点国家入境返沪人员的各项数据以及工作安排情况。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社区“三人组”上门为居家隔离居民测量体温。
与此同时,心理疏导也贯穿长宁区防疫一线。长宁区委宣传部第一时间制定《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公众心理疏导的工作方案》,充分发挥区域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优势,引导群众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区委政法委统筹8家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建立区、街镇、居民区三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防控工作专班。区精卫中心制定了针对街道居委人员、一线医护人员、民警和疾控防疫人员的心理问题干预和应对方法,并成立了一支由精神科中高级医护人员、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10名专业人员组成的区级心理援助技术督导团队,建立分类转介机制,完善辖区心理服务三级督导体系。长宁区多个部门在定点医院、集中隔离点、临时留验点和社区也都配备了心理志愿者和专业医生,为市民提供服务。
作者:周渊
图片:张伊辰、袁婧摄,部分长宁区提供
编辑:何易
责任编辑:邵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