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治河,是一个韵味深长的名字。打开上海市全域地图可以发现,黄浦江上游有一个90度的大拐弯,自西向东的大治河、自北向南的金汇港自此引出,分别通海。因为两条运河的存在,水道从一个直角变成了一个“十”字;也因为这两条运河的存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两面临河、两面临海,有了天然的地理界线。
开挖于1977年的大治河,是上海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40多年来,它在航运、灌溉、防洪排涝、垃圾转运、城市美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围绕大治河开展的重点项目也不少,大芦线航道工程必须拥有姓名。它是上海“一环十射”高等级内河航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整治工程按照Ⅲ级航道通航标准实施,建成后的船舶通航能力从此前的500吨级提升为1000吨级/90标准箱集装箱船。
近日,新建的浦星公路桥正式通行。称它为“守城桥”绝非夸张,是黄浦江进入大治河的第一座桥梁,为单跨230米的下承式提篮系杆拱桥,在上海地区同类型桥梁中跨度是最大的,单块构件最大重量达到250吨,最大起吊高度离水面以上超过60米。
据投资方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介绍,大芦线二期需改建20座跨航道桥梁。目前尚有7座跨航道桥梁在建,预计2022年全面建成。
大治见证,发展之河、时代之河、未来之河
船在河中行,景在岸边走,大治河两岸丛林茂密,绿化养护精细。宽阔的水面上,成为上海生活垃圾运往老港的水上必经之路,各类干散货船也是来来往往,“突突突”的马达声不时传来。“浙江嘉善”“江苏连云港”“安徽庐江”……船舷上的船籍标识,显现出长三角地区内河航运的通畅发达。
随着时代发展,大治河的发展迎来新契机,防洪除涝、内河航运等功能将进一步提升,大芦线航道工程应运而生。该工程从2006年一期启动建设,2014年收尾,相继完成了黄浦江大治河口—泐马河、团芦港、五尺沟—芦潮港内河集装箱港区54公里的航道整治和24座跨航道桥梁的改建、新建。乘胜追击,二期工程说干就干。
据施工方上海建工集团介绍,大芦线航道整治二期工程西起黄浦江、东至东海,全长约39公里,与大芦线一期工程衔接、形成由黄浦江直达芦潮港内河港区的“水上高速公路”。论及意义,有助于长三角地区高等级航道网的发展、支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保障城市正常运转。
新建的浦星公路桥主桥呈提篮拱造型,由于与卢浦大桥形制相仿,素有“小卢浦”之称。它南起丰南路,北至现状跃进河桥南桥头。之所以叫新建浦星公路桥,是因为原址曾有一座老桥,拆旧建新的最主要目的是提升航道等级,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扩容。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原来的老桥两来两去,还要设公交专用道,会成为闵行到奉贤的咽喉口。借航道通行能力升级,浦星公路桥的通行能力扩至双向六车道,两侧设置人非混行道,无论在功能还是样式上都焕然一新。
一桥、一航道,一城、一区域,窥见建设技术的时代智慧
一座桥造福于一条航道,一条航道又将造福于一座城市、一片区域,发展的阶梯高阔远大,凝聚着建设技术的时代智慧。
为了尽可能降低施工对车、船通行的影响,浦星公路桥在施工步骤上按“搭设钢便桥→拆除既有老桥→建设新桥→拆除钢便桥”四步工序施工。
从2018年浦星公路主线交通改为临时钢便桥通行以来,整个新桥主线施工共封航22次,其中包括间歇性封航3次,最终完成主线跨大治河8000吨钢结构桥梁安装。
该工程是市交通委2018年BIM试点项目,参建各方在开工之前缜密策划,利用BIM技术实施管控、进行工况模拟,为施工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
施工期间,各方密切配合,从倾斜地形扫测至主桥施工、主体结构合龙等各个阶段,充分发挥BIM技术的应用成效,为航道管理、管线与结构的相对关系探索、交通便道钢便桥工况模拟、浦星公路老桥拆除工况模拟、引桥小箱梁架设工况模拟、主桥施工工况模拟等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尤其是主桥施工阶段,由于东侧红线外有3根高压燃气管存在,原计划路上吊装、水上吊装分别实施的方案无法落实。通过BIM工况模拟,方案最终锁定为全部采用水上吊装作业,并配合原施工组织顺序的相应调整,最终保障了主桥建设的顺利完成。
桥梁施工过程始终坚持标准化、模块化、科技化和环境友好型的施工理念:实行钢筋集中加工、胎架钢筋标准件施工和无钢管脚手施工;在桥梁主体钢结构加工过程中引入三维扫描技术,对237米钢结构主桥进行分段扫描电脑预拼装,保障了整体的加工精度;主桥安装时巧妙利用老桥拆除后的基础作为新桥施工支架,以先梁后拱的方式最大程度确保了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并结合内河航道最大吨位浮吊设备的使用,加快了现场施工速度,减少了对航道的影响。
参建各方还将通力协作,在疫情常态化管理、安全全面保障的前提下,加快钢便桥拆除和附属工程施工,力争在2020年底前通过大芦线航道整治二期工程闵行浦江段3标的交工验收,为打好本市内河高等级航道整治工程、大芦线航道整治二期工程的“十三五”收官战作出贡献。
作者:史博臻
图:上海城投集团
编辑:张晓鸣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