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5岁的汪鼎豪老先生接到市政府有关部门电话,告知他的来信已转交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存档。原来,去年4月老先生家所在的凉城八村启动了“美丽家园”工程,居民们参与了建设自己美丽小区的设计讨论,整个工程现已进入收官阶段。看到这处房龄30年左右的老小区穿上了自己称心的新中式风格的“新衣”,“道路焕新颜,楼道增光明,地下管更新,绿化换新容”,汪老按捺不住激动,用了一个多星期几易其稿,写下一封《有感惠民工程》的表扬信寄给上海市政府,希望把这件高兴事告诉更多人。
虹口区房管局相关人士介绍说,2018年起,区里全面推动高标准、全要素“美丽家园”建设,对这项自己可以参与讨论的社区惠民工程,居民们是满意的。而凉城八村的不少做法,也将成为虹口区旧房修缮中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案例。
凉城八村的“美丽家园”设计稿,在去年年底的全市评比中得了银奖,而整个设计建设过程中,让居民参与自家美丽小区建设的创意也被一次次“复制”——动工前,充分听取居民意见;进场后,现场办公、每周召开工程例会,围绕居民诉求不断调整方案。待到竣工后,将居民们的参与热情直接转换为自治管理的动力,实现对小区“拆建管治”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多方意见全覆盖,“绿化换新容”营造“诗情画意”
在信中,老先生对“绿化换新容”部分着墨最多,长达500余字。“小区绿化若何?请君共欣赏。”老先生说着步下四楼,亲自担纲“导游”。他记得,1993年小区刚造好搬入时,虽绿化面积不小,但因为疏于管理,成了“天然垃圾场”。现在,整个小区的绿化都进行了调整,形成了好几处风格各异的景观。他指着家旁一片竹林说:“苏轼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就是我信里说的‘诗情画意、雅韵之情’。”
漫步到一条人车分流的绿化隔离带旁,老先生回忆,这里原是林木歪斜、藤草乱生的绿地,一侧紧挨着小区内围墙,另一侧毗邻幼儿园。现在,小区里原有的栏杆、矮坪、转门全拆了,变得格外通透。
凉城新村街道社管办工作人员黄佳贤告诉记者,将小区内几处围墙、铁栅栏改成绿化隔断点的做法,借鉴了其他工程“破除小小区”的经验。“这是改造后让居民特别有获得感的一个方案,也是改造前争议最大的方案之一”。
原来,凉城八村1367户人家分属两个业委会,这处围墙原是一部分居民的共有产权。尽管围墙内野草丛生,还不时发生高空抛物扰民,但最初听说“破墙”方案时,大多数居民并不支持。究其原因,一是担心今后共有产权不明晰,二是担心没了围墙阻隔,幼儿园带来的人流既多又杂带来安全隐患。为此,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委联动”,一户户上门做解释工作,描绘“破墙”后的愿景,告诉居民在原本围墙的位置建立绿化带,同样能明确共有产权;当前“草里能藏两个人”“垃圾堆到家门口”的情况,可能引发更大风险。此外,他们还将居民反映的停车位稀缺与公共道路人车合流风险等问题反映给设计公司,并与幼儿园沟通,最终达成在绿化隔断与楼房间开辟行人专用步道、在幼儿园围墙边增设停车位等惠民方案,解除居民顾虑的同时,进一步满足大家的需求。
“及时解决工程推进中的各类问题,对一块块难啃的‘硬骨头’形成决议。”虹口区房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杨韬告诉记者,在设计“美丽家园”改造方案时,融入居民诉求;到了施工阶段,现场设立全天候专人负责的居民接待处,实时记录居民反映的情况。而且,工程进场后,街道每周召集施工方、监理、代建单位、居委会、物业、业委会等召开工程例会。这些“全覆盖”机制,都助推了方案往居民理想的状态落实。
“按需施工”,居民自治守护成果续写《惠民吟》
“国泰民安人长寿,惠民工程老享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老人欢。”在信末,汪老先生手书这首他原创的《惠民吟》。
凉城八村所属的凉四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钱宏峰告诉记者,小区内老年居民多,设计方案要尊重居民对新环境的接受度,改造时要充分听取居民意见“按需施工”,而非简单的推倒重来。
记者看到,小区中央一处休闲广场人气颇旺。据悉,这里原是一整片绿化,动工前项目组确认仅两棵大树“健在”,其他的不是杂草就是枯树。在收集居民意见时,大家提出原有的一些绿化和设施得保留:比如,可供闲聊的廊架不能拆。现在,廊架被粉刷一新,还新增了玻璃顶,既不遮光又能挡雨,让居民雨天也能安心“畅聊”。再如,“重要景观”两棵大树不能移走。现在,设计方呼应整个小区“新中式”特色,“就地取材”将一棵大树变成一个“点”,按“太极”形态把这块区域分割成两片,其中一片还通过街道社管办联合区体育局引入了成套健身器材。
“我们希望通过在方案中融合居民诉求,最终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并转换为建成后居民自治管理的动力。”凉城新村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凉城八村是凉城新村街道去年打造的“美丽家园样板房”,此“样板”不仅指外观上的变化,还包括建立“居民小区居民爱”的“拆建管治”可持续发展机制——小区治理如果单纯依赖管理部门托底,政府负担大,而且居民往往不珍惜,成果维持时间短,“唯有形成法治、共治、自治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才能达成精细化管理的闭环”。
为此,在“美丽家园”建设过程中,对于小区里较突出的不文明现象,多提供了“疏堵结合”的解决方案——针对小区内部分自行车、助动车、摩托车等乱停放问题,每条公共道路、每个门栋门口都刷上了白色停车位;针对原本小区中机动车“飞线充电”的情况,施工方对小区内市民广场废弃的地下室等三处公共区域重新改造,加装了能充电的停车点,使得这一情况大为改善。
钱宏峰感到,小区变美后,居民爱护家园的自治意识已经萌发。在党建引领下,14名党员自发成立了“护绿小队”,每周为小区内最大的公共花园清理垃圾。平时,看到违章停车,他们也会主动提醒。另外,一些擅长侍弄花草的居民主动组建“绿植团队”,对小区内活动室二楼露台、居委会门口等公共区域的绿植定期浇水、施肥,组织居民赏花。这里除了居委会购置的鲜花、蔬果外,也有不少居民从自家搬来的盆栽。农作物成熟后,他们还采摘下来送给小区内的孤寡老人。
记者看到,一辆自行车没有停在规定区域,一名路过的居民将其搬到指定地点;一只小狗将踩到花上,遛狗的居民用力牵绳拉开;看到景观树的叶子不齐整,一位居民从家里拿来工具修枝剪叶……或许,这就是汪老先生信中“这是真实的社会主义教育美丽家园”的深意图景。
文:单颖文
图:陈龙 单颖文
资料照片由凉四居民区提供
视频:陈龙 王卓
制图:陈云峰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