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中,“异地养老”的热度一直很高。截至2019年底,长三角地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4676.89万人,养老机构总数为7928家,养老床位数达167.65万张。
为进一步加快建设开放、交融的养老服务市场,长三角“异地养老”探索步速正在加快。首批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名单今天在沪发布。该名单涵盖江苏省张家港市、浙江省嘉兴市等长三角地区20个城市的57家养老机构,核定床位共计25698张。
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是该名单的联合发布方。该协会会长徐启华说,他们在制定名单时收到了来自各地区养老机构的踊跃报名。最终,他们从90多名“候选者”中精心挑选出了57家养老机构。这些入选机构的最大特点是连锁化、品牌化运营。比如,人寿堂、九如城等品牌均已在国内运营了数十家养老院,拥有丰富的服务经验。
多元服务供给,给老人最“适配”的选择
为方便老年人及其家属更便捷地查询到名单中的养老机构,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上的长三角频道已开通了相关查询服务。人们只要在屏幕上“点一点”,即可一键浏览首批57家养老机构的基本信息。从床位数量、最少签约入住月数,到周边交通情况、专业技术人员配置情况等,都能做到一目了然。
据了解,57家机构涵盖了老年公寓、康养中心、颐养院等多类型养老机构。“部分机构可以满足老人旅居康养的需求,其他机构则可以满足失能失智老人的性价比养老之选。” 徐启华告诉记者,他们在选择首批机构名单时充分考虑到了老人们的多元需求,希望他们在这其中都能找到最“适配”的养老机构。
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让其安心“异地”
在寻找到合心意的养老机构后,老人们还焦虑着另一大难题——“异地养老”后,谁来保障他们的权益?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各地各部门都在积极推动便民举措。比如,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41个城市已实现医保结算“一卡通”。
在医保互通之外,老人们还希望他们在入住之后的权益能得到全方位保障。在上海,入住养老机构前,老人们都会签署一份统一合同。这些合同对入住老人权益、养老机构责任都清晰列明。选择“异地养老”后,老人们难免担心自己将面临“维权难”的困扰。
为此,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副处长葛健表示,他们将持续加强行业监管理,做好老年人入住权益保障。与此同时,在三省一市民政部门指导下,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名单还将持续发布,将更多优质养老机构吸纳进来。
开放实训基地,积极推动养老护理人才互认
养老护理人才,这是制约长三角地区异地养老发展的另一大瓶颈问题。浙江省嘉兴市民政局副局长吴书雷坦言,从硬件设施而言,他们的养老机构并不输给一线城市。不到30%的老龄化比例更是让他们仍有余力向兄弟省市开放养老床位、资源。然而,人才短缺、“软服务”不足仍是制约其养老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
为此,上海民政部门正考虑进一步向长三角地区兄弟省市开放养老护理员实训基地。通过建立多方合作网络,从而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并向周边省市辐射的效果。
自去年开始,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按下快进键。截至目前,上海已有10个区与江苏、浙江、安徽省的15个城市签订了试点合作协议,还有部分区正在与相关城市对接。各地围绕信息公开、标准互认、政策互通、产业促进、要素流动等多个方面开展共建合作,为长三角区域内养老服务均衡发展和老年人异地养老提供支持。
作者:王嘉旖
编辑:周俊超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