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社会主义的经济事业,必须注意尽可能充分地利用人力和设备,尽可能改善劳动组织、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一切可能节约的人力和物力,实行劳动竞赛和经济核算,借以逐年降低成本,增加个人收入和增加积累。”
就是这95个字,整整65年,李子园人在毛主席按语精神的鼓舞下,勤俭节约,艰苦创业,走上了富裕之路,李子园成了上海市郊的一颗璀璨明珠。
解放前,李子园被戏称“赤脚李子园”,因贫穷而远近闻名。
根据合作社社员之一的李妙福老人回忆:“那时候父辈靠挑担卖菜勉强维持生活。父亲一个人种菜、一个人卖菜,挑担挑到大洋桥,一个人需要挑两担菜,后来因为路程较远就不去了,改去真如卖菜。在这种情况下,有了互助组,大家有活干,还可以互相帮助。互助组就是这样成立起来的。”1953年10月,李子园15户贫苦农民在徐士生等带领下,成立李子园农业生产合作社。当时正处于“三无阶段”:“无资金”“无农具”“无种子”。为解决创业困难,合作社社员无私提供自家农具、种子和微薄的资金,作为创业资本。合作社成立后,大家白天苦干,夜晚在社员家里开会商讨合作社发展问题。“一只肥皂箱”“一副保险带”就是这个时期的写照。
虽然条件艰苦,李子园农业生产合作社依旧勤俭节约。合作社主任徐士生等带头积极积肥,所谓天然肥,就是草、菜、叶子等天然种植物腐烂后发酵而形成的肥料。这种肥料不仅肥效长,而且绿色、天然。所以市场的反应就是“李子园的菜好!”这对合作社来说,即节约了开支、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产量,还扩大了影响。
逐渐,合作社不断扩大,从初级农业合作社,到后来的高级农业合作社。李子园农民开始富裕起来。时值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蓬勃之际,真如区委将李子园事迹撰写成总结报告:《真如区李子园农业生产合作社节约生产费用的经验》上报中央,1955年10月24日,毛泽东阅读此文,称赞“此文也不错”,并亲笔写下“按语”。该文和毛主席“按语”均被中央办公厅编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
10月24日上午,正值李子园村毛主席按语题写65周年纪念日之际,由桃浦镇党委、桃浦镇政府指导,桃浦镇李子园村党委、李子园村村民委员会主办的“乘风破浪·红色接力再出发”主题文艺活动举行。
当天,李子园大厦楼委会成立,意味着李子园将以新的面貌再出发,打造服务、治理综合体,积极提升楼宇企业及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有效助推楼宇品质发展。同时,为更好地服务楼宇白领,在原来党群服务空间的基础上,李子园大厦党群服务站经过升级改造,新建“爱TOP白领驿站”,开辟了两大功能区域——聚香阁和聚力屋。
“聚香阁”意为汇聚“药香”“墨香”和“书香”。“药香”指的是区域化党建单位桃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驻点医疗服务,为白领提供专业心理咨询、中医理疗服务;“墨香”指的是书画沙龙,由桃浦镇书法协会的老师定期开展教学活动;“书香”是指设立了图书漂流点,书籍由镇图书馆流转及企业、共建单位捐赠组成,内容覆盖面广,不仅有金融、经济类专业书籍,还有散文、母婴类百科书籍,供白领们阅读。“身边健身空间”——聚力屋内则配备了跑步机、椭圆机、楼梯机等专业健身设备,瑜伽室内装备一应俱全,将不定期引入专业健身课程,满足楼宇白领方方面面的需求。
作者:张晓鸣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