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位于上海市虹口区的北外滩区域也传来捷报——今天下午,东余杭路(一期)旧区改造项目举行房屋征收签约比例达标生效揭牌仪式,虹口区区委书记吴信宝现场宣布该项目正式签约率达到98.69%。
随着这一虹口区旧改史上体量最大的旧改项目,也是城市更新中心成立后的第一个大型旧改项目取得成功,意味着长年蜗居在此的6000余户居民将开启新生活,标志着虹口区今年已完成10000户旧改,提前2个月超额完成全年旧改任务,也标志着“十三五”以来上海最大旧改项目正式生效。
东余杭路(一期)由110、111、112、113、114、115六个街坊打包组成,东至保定路,南至昆明路,西至弄地,北至周家嘴路。马秀君在这里住了近30年,盼旧改也盼了近30年。她说,这里的地段是“黄金中的黄金”,马秀君家窗口正对的就是浦西第一高楼白玉兰广场和陆家嘴“四件套”,但住房条件也是“蜗居中的蜗居”。记者了解到,地块中的房屋大多建造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其中97%以上房屋为旧里,消防安全隐患突出,各种生活配套设施较为缺乏。房屋建筑面积小,证均27.44平方米;其中最小的建筑面积仅4平方米,20平方米以下2286证,占38.9%,其中10平方米以下277证,占4.71%。这次旧改人家中最小的建筑面积仅4平方米,许多居民长期打地铺、睡阁楼,至今过着手拎马桶、合用灶间的生活。而且周边环境脏乱、道路拥挤、人员结构复杂。由于基础设施差,加之超负荷的人口承载,虽经过数轮整治,地块内脏乱差现象仍难以根除。道路弯曲狭小,车辆通行十分困难。马秀君今年年过六旬,在这个地块中,她这样60岁以上的居民达9445人,占总在籍人口的43.8%;其中80岁以上1270人,占5.89%。可以说,这一地块“老旧小乱”问题突出。
面对这样一块“硬骨头”,虹口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旧改办的具体指导和地产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深化市区合作模式,加大民生工程投入,不断探索工作方法,跑出旧改“加速度”,创造了数项旧改新纪录。
“当年任务1个项目完成,2年工作3个月完成,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虹口区副区长周嵘告诉记者,按照年初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任务,今年虹口区原计划完成旧改6000户。经过与地产集团进一步深化“市区合作、政企合作”工作模式,探索工作方法,此次东余杭路(一期)一次启动6000户居民旧改,体量之大,创造了虹口区乃至全市旧改新纪录。而且,按照原工作模式,这样6个地块分批启动至少需要18个月才能完成旧改,此次创新打包推进后,合并了审批操作流程,大大提高工作效率,3个月就完成了工作任务。
那么,东余杭路(一期)旧改能跑出“加速度”,背后有哪些助推力?在周嵘看来,在具体过程中,项目组形成了不少创新工作方法。比如,将虹口区两个征收事务所整建制投入,形成“赛马”机制,从宣传组织,到有序高效推进,再到规范措施执行落实全方位PK,营造了即合作又竞争的良好工作氛围。再如,从虹口区其他街道、机关抽调力量增援,下沉增援东余杭路(一期)项目,以“千人大会战”之势。还有,在征收工作中,虹口区旧改指挥部、街道、事务所、各物业公司耐心引导,人民调解同步进行,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前提下,最大化满足群众需求,即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又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在项目上成立临时党总支部、设立党建服务站,鼓励党员“亮身份、作表率”,以“支部+项目”“党建+团队”的党建引领形式推进旧改工作。
记者了解到,在启动旧改征收工作的同时,虹口区相关部门同步推进规划、招商工作,助力北外滩大开发驶上“快车道”。
作者:单颖文
摄影:叶辰亮 周俊超
编辑:周俊超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