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辅具,将来可以进社区租赁,也会像“配眼镜”般实现更精细化的适配。今天开幕的上海国际养老及康复医疗博览会上,首次设立“社区租赁专区”,从避免老人弯腰的洗头机,用于儿童功能性脊柱侧弯的矫治器,到用于年轻人术后康复的护理床……覆盖全年龄段、针对性更强的各类康复辅具,以更丰富的种类和式样出现在展示平台上。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十三五”期间,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推进,上海提前在全市布局“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空间”——一方面设立产业园及加速器、孵化器,同时设立应用场景展示馆和创新产品体验馆;康复辅具社区租赁试点街镇也从去年底的70个“扩围”至150个。此外,围绕庞大的康复护理市场需求,上海提出未来将建立1万名康复辅具技术咨询师,在“十四五”期间完成培训3000人,以适应居家、社区、机构等不同场景下的康复辅具需求评估、适配服务、产品研发、生产制造、教学培训等。
每月花250元,就可租用上万元辅具
很长一段时间内,康复辅具产业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阶段。究其原因,供给、需求之间存在着难以适配的矛盾。在消费端,作为其主力消费人群的老年人难以承受动辄上万元的护理床等器具。而在供给端,企业因销售欠佳,遭遇发展瓶颈。
为推动更多优质康复辅具进机构、进社区、进家庭,“以租代购”的方式就此诞生。记者在租赁专区看到一款约1.5万元的电动护理床,其正常租赁价格为3000元/次,而在民政部门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纳入名录的企业进行贴补后,社区老人实际需要支付的租赁价格为1500元/次,租期为半年。这也意味着,老人们每月只要花费250元即可“试用”大型康复辅具。更自由、灵活的租赁方式不仅为老人省下一大笔购置费,更激发了相关产业的潜力。
市民政局残疾人福利处处长孙晓红介绍,关于“半年一租”的时间设定,借鉴了部分发达国家的现有经验。比如,德国的租赁时限为两年,而日本则为三个月。“在更多试点街镇的实践基础上,会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租期。”
更细分更精准,康复辅具咨询师进驻社区
为了让更多试点街镇寻找到适合本地社区居民的服务商,老博会期间将举办“供需对接会”,22个入选政府采购名录的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企业将轮番登场,竞相争取试点街镇的“订单”。记者看到了一张康复辅具社区租赁产品表:从矫形器、家具及其配件、个人移动辅助器具、个人生活自理和防护辅助器具、个人医疗辅助器具等,涵盖了康复护理寻需求的方方面面。
随着市场的扩大、产业的细分,康复辅具制造、服务这两大领域也将更为专业。
今年,人社部将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在他们的专业帮助下,使用康复辅具就像配眼镜,每一阶段的适用产品都将有更为精细化的适配。
长三角分工协作,目标培育10家上市企业
长三角区域,既有实力雄厚的制造基地,又坐拥庞大的消费市场。这让一端连着工业制造、一端连着民生需求的康复辅具产业找到了“千亿级蓝海”。
今年9月,上海市康复辅助器具创新产品体验馆揭幕,让更多普通市民体验全球最新、最前沿的康复辅具产品。体验馆运营方负责人江晓隽告诉记者,在展示新品、新技术之余,这里还将打造康复辅具领域的“众创空间”,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开拓这个大市场。
此外,长三角区域还将培育孵化10家康复辅具领域的上市企业,发挥龙头效应,进一步盘活产业、做大市场。
作者:王嘉旖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