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技术之治、依法之治、艺术之治深度嵌入城市生活方方面面,以更高效治理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上海,2400万人口终日奋斗栖居所在。大城善治,对于正奋力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的上海而言,意味着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有机平衡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把握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厘清“变与不变”,既讲求顶层多维度的创新思维与手势,也聚焦末端细微处的生动感知,在人民城市建设丰富实践中充分实现“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也因此,这座城市中,“大城善治”不断回应着每个小小“我”的日常诉求,也让每个个体对“善治”二字有最鲜活生动的表达与感知。
长宁区江苏路街道正在推进垃圾清运“AI+5G”应用试点,亲身体验的居民们说,善治就是技术赋能的“智慧和高效”;全程参与非市政小马路基层民主协商的市民说,善治就是律法带来的“可靠和有序”;宝山区逸仙二村居民举着自我创作的环保艺术装置说,善治就是艺术营造的“温暖和品质”。
不断进阶的“两张网”正全力守护城市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康;围绕民法典颁布实施,深入末端细胞的法治思维逐渐成为城市治理与发展的“闪亮名片”;街头巷尾,艺术营造点亮品质生活,凝聚起美好生活共同体,也滋养出文明之花。
上海,正将技术之治、依法之治、艺术之治深度嵌入城市生活方方面面,以更高效能的治理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大城善治”就此有了更丰富的时代内涵,人民城市治理水平和能级得以提升,人民城市建设开创出崭新局面。
技术之治:更智慧便捷,变革创新治理模式
第三届进博会上,首张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从递交材料到领取证照,仅用一个多小时;当初因疫情防控而火速上线的“随申码”,如今成为市民出行“标配”,更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向随身服务码转型;大数据互联互通下,长三角三省一市电子驾驶证、行驶证正式实施互认……
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高效处置一件事”,“两张网”紧扣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编织更细密、计算更精准、预判更科学。更重要的是,原有的数据壁垒、行政壁垒被迅速打破,城市治理的资源和要素实现高效流动。同时,深度融入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由此变革创新着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和手势。
南京路步行街东拓段开街,这条更智慧的人民之路也在同步建设中。这里,看得见的是美好风景和炫彩霓虹,看不见的则是“智慧脉搏”。
徐汇区率先开启“两张网”彼此赋能的数字政府转型——利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海量数据来赋能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事中事后监管。以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通过经营主体法人库、历史建筑交易等数据的动态捕捉和比对,第一时间发现可能发生的建筑装修、业态调整等,做到提前介入、高效处置。
依法之治:构建共同体,生成“自循环”生态
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坐标,一座现代化城市应当实现活力和秩序的有机统一。依法治理,不仅有助于实现这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也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提供源源不断的“可靠和可持续”。
长宁路396弄,一条无明确管理主体的非市政小马路,长约300米,最宽处6米,最窄处3米多。在相关部门助力下,周边居民多次召开基层民主协商会为小马路通行“立规矩”。多次与会的长宁区政协委员严嫣说:“其间,更多居民学会了如何表达诉求,并让渡自己的部分权利而成就更多人的广泛利益。”
当下,遍布全市的25个上海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正成为一列列“民意直通车”,在确保覆盖面的同时,充分调动市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激活城市治理“神经末梢”。“法治思维的注入,让更多元主体参与进共建共治共享。”上海市社会建设研究会副会长罗新忠认为,法治能从根本上实现基层治理格局的良性生长,也延展出基层治理的良好生态。
拥有近10万常住人口的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围绕“业主委员会的法治化”启动创新探索,让法治评估成为社区治理建设的“度量衡”和“指挥棒”。结合即将实施的民法典,街道聘请第三方定期对业委会“全面体检”实施法治评估,出具法治建议书,同时探索实施“业委会秘书制度”。
艺术之治:构建情感维系,凝练治理能动力
城市中,治理体系治理模式的旺盛生命力,仅靠制度维系还远远不够,从某种程度上还需要一种珍贵的情感维系,从而凝练一种自我认知、自我塑造、自我期许、自我实现的治理能动力。
而艺术,正是这样一种点睛之笔。杨浦滨江,工业遗存和现代生活交相辉映;徐汇西岸,完整的艺术生态圈不仅点亮生活,更赋能产业发展;一方方迷你艺术空间、美学课堂潜入都市社区、郊野乡村、人们身边,注解着 “诗意栖居”。宝山区高境众文空间,一个社区内的半开放式院落。暖意融融的午后,艺术家入驻社区精心布置着户外装置“莫比乌斯-内聚”。彩色丝线在阳光折射下发出炫目光彩,居民们在欣赏、参与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无意识地接受了一次美学教育,对于品质生活他们渐渐有了新感悟。
“艺术,一定能够通过空间塑造进而塑造人们的精神世界,也为城市治理带来新动力。”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潘守永认为,对街区、社区公共空间的艺术营造,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更营造出舒适的心理空间,温润生活、提升幸福感,让城市治理有了最基底的情感联结,也就此有了源源不竭的新动能。
作者:顾一琼 王嘉旖
编辑:苏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