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昔日曹杨铁路农贸市场被改造为百禧公园。右上图:交运智慧湾的星空高线公园。右下图:即将建成的西岸传媒港二层公共开放平台。 制图:冯晓瑜
一个承载市井生活的铁路菜场,一群矗立在码头堆场闲置多年的龙门塔吊,一个室外公共开放平台……在城市有机更新下,它们纷纷因地制宜、更新迭代,化身为上海版“高线公园”。它们连通着生产与生活,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更联结起民生与发展,在城市的“第二地面”上演绎着更高质量、更好品质。
高线公园,亦是城市空中的线性公园。也是当下众多国际大都市中经由城市更新而风靡的公园新形态。这也给资源紧约束的超大城市上海,带来了新的视线、新的思考和新的探索。
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实践,新近涌现的多个上海版高线公园,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空间,通过设计将原本割裂的社区空间基础设施巧妙勾连,并融为社区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功能重置、动线重设,大大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更丰沛了市民的获得感。
城市边角料被“唤醒”
昨天上午9点,网红“高线公园”百禧公园已是熙熙攘攘。
百禧公园位于曹杨新村东部,北邻曹杨路、南接中山北路,与上海环球港相望。高架步道从楼宇间穿心而过,提供市民一个特别的观赏、休憩、漫步空间。谁曾想,它的前身,是弃置的铁路用地和闹哄哄的农贸市场。经过改造,焕然一新。
公园里,有人运动锻炼,有人游园观景,有人拍照打卡。“很新鲜,很新鲜。”市民路人纷纷点赞。
走下高架步道,就是功能最为丰富的休闲活动廊。篮球场,健身园地,很受老人孩子喜欢,丰富的绿化景观也吸引不少市民驻足。
百禧公园总设计师刘宇扬介绍,因为挨着居民区,周边还有地铁穿过,这里的3公里展廊需要扬长避短——半地下空间“K1艺术展廊”,开挖深度控制在1米左右;地面层“K2休闲活动廊”,地面以上抬高1.4米,预留空间作为社区活动、文创集市等“空间收纳器”;架空的“K3云上廊”视野更开阔,最高限定离地3.8米,低于沿线居民楼二层楼的高度,避免干扰居民生活。
而在共和新路5899号、蕰藻浜南岸的交运智慧湾,前身是始建于20世纪的上海市装卸储运总公司码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老码头闲置、老仓库关闭,七个高达15米的巨大龙门塔吊静静矗立。
城市更新和滨水公共空间提升改造,彻底“唤醒”了这里。经过改造,高大的龙门吊和蜿蜒的挑空高架桥,构成“星空高线公园”主体并于近期开放。从空中俯瞰,七个龙门吊分布位置酷似北斗七星排布。大提琴观景台、古琴湖、3D打印折叠桥、音乐喷泉广场等富有艺术气息的景观错落融于其中,长度为520米的挑空高架廊桥将塔吊及各景点巧妙连接。
“第二地面”的“化学反应”
“新近涌现的高线公园,尽管形式各不相同,但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对城市的二次开发,对公共空间品质的再提升。高线公园不仅是景观改造,更带动了周边的土地开发、商业和文化的新连接,将不断产生新的化学反应。”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城市更新保护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王林指出,目前上海有很多亟待更新的空间,以及被基础设施分割的凌乱空间,都可以通过城市有机更新而赋予新的功能。
除了铁路、龙门吊等历史遗存以外,即将建成的西岸传媒港二层公共开放平台,原本用于步行的交通空间经过一番改造,“第二地面”就此成为新版高线公园。
所谓的“第二地面”,是指临空于地面层之上的室外钢结构平台,从云锦路开始,跨越龙腾大道直达江边,总跨度约400米。
“第二地面”上大量种植乔木,引入“绿色磁场”景观理念和4个不同主题的节点广场,超500棵乔木组成“绿色树环”悬浮空中,为行人提供绿树环绕的自然生境体验。同时,凭借7.5米的离地高度,二层平台拥有得天独厚的观景视野,成为黄浦江畔独具特色的亲水“空中花园”。平台上还有各种活动广场、街头表演、户外咖啡餐饮等,是一个可观景休憩、无车辆干扰、绿树成荫的公共开放空间。
“高线公园”,让西岸传媒港9座商办楼宇打破了“各自为政”的状态;百禧公园也让11个居民小区打开了“后院”。曹杨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许春辉说,在公园建设过程中,抓住契机与沿线单位谈合作,有单位迅速拆违并清理场地,计划新建活动场所,丰富高线公园的功能;还有单位让渡自己的空间,释放出两个精美小花园;公园也为沿线11个小区都设置了小门,方便居民进入。
“如何在当下文化保护和生态保育的基础上发展城市,如何将城市发展与提升百姓生活相结合,实现更高质量的城市更新?这等待着我们去探索。”王林建议,城市更新需要更多地从政府主导,转为吸引民众和企业参与,实现多元主体的合作共赢。
作者:张晓鸣
编辑:王布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