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马陆镇北管村外景
北管,从嘉定区马陆镇人的口中读出来就像是“百管”。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北管村正实践着村里的事“百家管、百姓管、管百事”。比如,在河道岸边安装智能感知设备,监测到有垂钓、排污等现象时,会触发报警,形成处置闭环。
“只有生态好,才能留住人才和产业。”北管村借助数字孪生为乡村精准“画像”,既看到数字化转型的“洋气”,又在小桥流水中感受到乡愁。昨天举行的上海孪生城市数字治理发布活动现场,记者从市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获悉,不论是美丽乡村、最小治理单元还是超大社区,上海因地制宜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治理数字化“破茧成蝶”,充分展示科技之智、规则之治和人民之力。
美丽乡村:数字孪生为乡村精准“画像”
北管村是上海近郊一处较典型的城乡结合复合型村庄,2.67平方公里土地上,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比例约为3比7,S6沪翔高速从村中通过。建立美丽乡村“一网统管”试点平台后,北管村通过孪生建模,农民新建房、沿街商铺、文化设施、生态公园等精模底图自动生成;区级城运中心提供技术路径,接入公安、水务、绿化等部门动态数据,并不断叠加出本地人口、视频、重点点位等图层数据,实现了村域内各类重要体征指标的集成汇聚,乡村治理生动“画像”就此生成。
这也为乡村治理带来了“人机交互”的全新视野。比如,垃圾分类场景中,运用AI技术赋能感知设备,能自动监测垃圾乱投行为,并形成呼叫告知、清理垃圾、处置反馈、上门劝导等有效闭环。村民们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村居环境得到改善。
乡愁感知的是温度,留下的是希望。北管村“一网统管”平台还纳入党建文化板块,把一站式乡村文化乐园映射集成至大屏。 嘉定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主任李坚表示,未来还将深入挖潜,通过大数据分析描绘个体画像,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精准的服务。
最小管理单元:以“智治”提升社区安全
虹口区云舫小区拥有4幢建于1998年的18层住宅,高空抛物、楼道堆物一度成了这里“数不清、管不过来、处理不了”的难题。
越难越要啃下来。去年上海启动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化治理项目,云舫小区及周边地块作为探索试点,建设了三维数字孪生底座,激活每一个“最小管理单元”,赋能城市微观精细化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找出试点区域内失能、独居老人,上门安装物联感知设备。通过智能门磁、烟感、水管家等设备守护老人安全,为社区工作人员的主动、精准服务提供数据保障。区域内还接入19类1000多个物联感知设备,丰富了安全隐患发现渠道,以科技“智治”提升社区安全自治能级。
下一步,虹口区将选取集居住住宅、大型商业体和文化场馆设施区域作为治理对象,按照“应用为要、管用为王”的原则,开发更多应用场景。
社区街道:推进地下管道三维地图
作为上海首个街镇级“数字孪生城市”所在地,花木街道“数字孪生城市”建设迈入第三年。目前已形成10大类573项标签10万余附件。虚拟世界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与城市实体一一对应。
花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嘉宁说,那些未采集的数据也拥有了“身份证”,唯一身份编码为今后收集管理预留了空间和可能。
针对不同数据有不同的更新维护机制,目前,花木街道的六类地下管道三维地图建设正在推进中,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管道登陆“数字孪生城市”后,可以对地下管网系统梳理,作风险提示,避免出现栽种绿化却挖断天然气管道等事故。
作者:周辰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