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元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适应家庭教育发展新需求,推动上海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符合时代要求、体现上海特色,上海市妇联、市教委、市文明办对2009年发布的《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试行)》进行了修订。今日,《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以下简称《大纲》)正式发布。
《大纲》由“总体目标与基本原则”“分阶段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及要求”“组织实施与工作保障”三部分组成。其中,“分阶段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及要求”部分按照新婚期、备孕期及孕期,儿童不同年龄段,以及特殊儿童、特殊家庭,共分为8个部分72个专题。德智体美劳“五育”及身体、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维度这些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八要素贯穿指导全过程,根据每个年龄段儿童的发展规律提出不同指导要求,并且随着年龄增长,指导要求逐步递进。
1.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大纲》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明确立德树人、全面发展、遵循科学、儿童为本、家长主体、多元互动六大家庭教育指导原则,突出品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0—3岁儿童家长要“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3—6岁儿童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儿童感知家乡与祖国的美好”“培养规则意识”,6—11岁儿童家长应注重“培养朴素的爱国情感”“初步培养儿童道德和法治意识”,11—15岁要“培育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注重道德和法治教育”,15—18岁儿童家长则要“引导儿童坚定理想信念和树立国家意识”“培养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培育儿童的世界眼光和开放态度”。
2.儿童身心健康纳入全过程
《大纲》在各年龄段都强调家长对儿童健康的关注,设“掌握生活照料的科学方法”“培养良好的饮食睡眠习惯”“积极实践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儿童珍爱生命”“高度重视儿童体质健康与自我管理”“引导儿童尊重生命并形成健康人格”等专题。同时强调,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要做到高质量陪伴,与儿童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培养儿童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营造温馨和谐、充满爱的家庭氛围。特别在11—15岁初中阶段,由于儿童正进入青春期,面临着生理和心理的“突变”,特设“引导儿童珍爱生命”“科学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并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等专题,指导家长关注儿童心理健康。
3.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家庭
《大纲》注重在家庭教育实施主体和实施内容中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新婚期、备孕期及孕期提出,要“拒绝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做好父母共同、平等参与子女照料的充分准备和合理分工”等,在0—18岁各年龄段指导家长应“通过游戏、阅读等培养儿童初步的性别意识”“引导儿童建立初步的性别意识,认识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异”“克服社会性别刻板印象”“树立性别平等意识”“加强性别平等教育”“提升儿童遭遇性别问题的处理能力”等。
4.为“网络原住民”家长支招
新生代儿童从出生开始就已经是“网络原住民”。为此,《大纲》从0岁开始就为家长提供了建议,指出:0—3岁儿童家长要注意“减少屏幕暴露,不用电子产品代替家长陪伴”;3—6岁儿童家长要“避免让儿童长时间观看电视、电脑、手机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使用各种电子产品,利用各种日常用品和活动开展寓教于乐的家庭亲子游戏”等;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分别设“科学合理使用网络及电子产品”“指导儿童正确使用电子产品与新媒介”“提高儿童的网络素养”等专题指导家长如何处理好与网络、电子产品、新媒介的关系,提出制定“家庭网络公约”等建议。
5.关注特殊儿童和特殊家庭儿童
《大纲》新增特殊儿童、特殊家庭两大板块,残障、智优、单亲离异重组、留守、流动、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家庭儿童都囊括其中,并强调要均衡配置家庭教育公共资源,关心特殊儿童和特殊家庭儿童的健康教育成长。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有其特殊性,不是对普通学校教育或机构干预的简单翻版,必须紧密结合儿童的特殊需要和家庭生活特点进行;对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指导,重点是支持家庭功能的恢复。
为更好贯彻《大纲》,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今年市妇联将实施“五育并举”家庭教育赋能计划,推出德·家庭教育公益课堂、智·家庭教育阅读课堂、体·家庭教育运动课堂、美·家庭教育艺术课堂、劳·家庭教育劳动课堂,向基层配送250场指导服务,举办全市性宣传展示活动,编制“五育”系列指导手册;继续开展初级家庭教育指导者培训,探索完善中、高级培训方案;建设以家庭教育讲师、咨询师为主的上海市家庭教育师资库;制定上海各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阵地规范化建设标准,探索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模式。
作者:占悦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