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惊蛰,春风向暖,鸟儿们也最早感知到春天气息,纷纷北归。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在园林绿化过程中兼顾候鸟等野生动物的吃、喝、住、行等需求,使野生动物的种群逐步增长,北京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据统计,去年,北京市全年监测到的鸟类达到360多万只。
▲红尾鸫站在满是果实的枝头。(郭耕/摄)
近日,有摄影爱好者发现,冬候鸟红尾鸫结伴“扎堆”住在了南海子公园,过起了吃吃喝喝、玩乐无忧的日子。在镜头下,红尾鸫站在枝杈上挑选熟透了的红色海棠果,然后用喙啄下,一粒粒吃下。“红尾鸫是冬候鸟,在迁徙过程中路过南海子补充一下能量。”拍下红尾鸫嬉戏与进食镜头的郭耕,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同时也是一名专门从事自然保护教育的科普工作者。据郭耕介绍,近年来,随着南海子公园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留鸟迁徙鸟类越来越多。南海子公园植物茂盛,海棠果便成了它们的“最爱”,使得大量红尾鸫在这里歇息。它们会飞往西伯利亚东部等地繁殖。
▲红尾鸫。(郭耕/摄)
在北边的密云区,北庄镇清水河流域则在近日迎来了一群白天鹅,它们时而追逐嬉戏,时而抖擞身上的水珠,伸长细细的脖子,寻觅着可口的食物。忽而一个猛子扎下去,把脖子和头深深地埋在水里,雪白的尾巴翘得高高的,像一簇盛开的白莲花……引得岸上行人纷纷驻足观赏。近几年,到清水河落脚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为全力保障流域内野生动物安全越冬,北庄镇在网格保水员、河长巡查员日常动态巡护的同时,对镇域内河道安全、卫生进行看管,及时劝阻不文明观赏行为,打捞水面漂浮物、上报河道内受伤落单的野生鸟类。
▲在北庄镇清水河流域落脚的白天鹅。
除了京郊河湖流域,北京市属公园内也聚焦了大批候鸟,吸引了不少游客和观鸟爱好者驻足观赏。在玉渊潭公园,眼下公园大部分湖面已化冻,许多野生鸟类在湖中嬉戏。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鸳鸯、白沙秋鸭,以及北京市级保护动物鹊鸭、赤麻鸭、普通秋沙鸭等相继在园内栖息。经过近3年调查,公园记录的鸟类已达160种,隶属16目45科。
▲玉渊潭公园内的野生鸟类。(梁莹/摄)
在颐和园,天鹅则成为摄影爱好者们争相拍摄的明星。每年“龙抬头”前后,这里都会迎来迁徙途中歇脚的白天鹅。昆明湖的南湖部分是白天鹅十分中意的戏水地,它们一个个从水面掠过,又排成“一”字在空中盘旋,或是把头扎入水中捕食。在天气晴好的黄昏,橘色的天空映着香山,像是自然赐予的绝佳画布,让白天鹅与摄影爱好者共同创造出优美画卷,不远处的玉带桥又为这山水自然增添了人文历史的厚重。
▲颐和园上空飞翔的鸟类。
全球有八大候鸟迁徙通道,经过中国境内的一共有3条,其中北京处于“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每年过境南迁或北徙的候鸟、旅鸟达300多种,上百万只。每年春天,都有大量的候鸟由南向北迁徙过境。为给迁徙候鸟及其他野生动物提供更适宜的生活环境,北京市在园林建设中统筹考虑野生动物的吃、喝、住、行等需求,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1985年北京市建立松山、百花山两处自然保护区以来,通过近40年的努力,先后建成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79处,总面积36.8万公顷,约占北京市域面积22%,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空间格局,使全市90%以上的国家和地方重点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此外,全市还为黑鹳、褐马鸡等重点保护鸟类设立保护区和保护小区,房山十渡黑鹳集中生活区已经形成多达100多只的固定种群。
目前,北京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2021年10月发布的《北京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显示,在北京这片1.6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有596种野生动物繁衍生息,其中野生鸟类超过500种,包括黑鹳、褐马鸡等3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北京市分布的鸟类种类已占中国鸟类物种数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在二十国集团(G20)国家首都中排名第二。
来源:综合自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密云官方发布、北京亦庄官方发布
图片:来自北京青年报、北京密云官方发布、北京亦庄官方发布
编辑:彭丹
责任编辑:江胜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