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位于三峡坝区的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内,人影闪动,有的挥舞锄头在掘坑,有的手持铁锹在平土,有的拎着水桶在给树苗浇水,有的在张贴标签为树木“上户口”……呈现一派忙碌的景象。
“我们今天新引种了34种共计2200余株的珍稀植物。”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副所长黄桂云介绍说。
在现场,记者看到科研人员正小心翼翼栽种一种叶片鳞形、枝条密集的小树。据介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崖柏,它起源于恐龙时代,曾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中国已灭绝的植物之一,但后来被重新发现。
崖柏一般生长在海拔700-2100米悬崖峭壁的崖缝中,因生长缓慢被称为“百年不过尺”植物。崖柏姿态优美,造型各异,富有观赏性等多种特性,明代医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称它为“多寿之木”。2021年9月,崖柏被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黄桂云表示,要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保护好这个曾经被宣布为“消失”的物种,让它在三峡坝区茁壮成长。
当日,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将从外地引种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崖柏、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穗花杉,三峡特有植物亮叶槭、鄂西红豆丶四川苏铁丶巫山杜鹃等12种珍稀植物,在三峡坝区安家落户,予以保护 。
依托新引种的山樱花、华中樱桃等22个樱桃品种,长江珍稀植物研究还建起了樱桃专类园,至此,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共建成了珍稀植物、蔷薇科、槭树科等8个专类园。
珍稀濒危物种的拯救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中的重要内容。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遵循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生态环境和植被类型相似的原则,将引种植物分别定植于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的植物园和温室大棚及各专类园,指派专人管护。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已成功收集和保存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共计1300余种约2.9万余株,其中人工繁育成功的有100多种。
人工繁育成功的珍稀植物有国家一级野生保护植物荷叶铁线蕨、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疏花水柏枝、丰都车前等,均已成功应用于坝区生态修复和专类园建设。
文/文汇报驻鄂记者钱忠军 通讯员唐东军 杨兰芳 图片/汤伟 毛翔春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