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不能至,但也可以声传情。为配合疫情防控,这个清明节,上海各大公墓线下祭扫纷纷按下“暂停键”。但记者从上海福寿园获悉,其发布了“以声传情”线上寄托哀思的倡议,提倡在这个特别的清明节,通过声音表达对故人最深的情愫,传达思念的温度。
在上海福寿园微信公众号上,有一个“以声传情”的声音追思入口。用户登录后,可以选择一段合适的配乐开启线上录音,把想对亲人说的话娓娓道来,或者选择线上提供的素材(如一首诗歌、一篇美文等)进行朗读。人们所录制的声音内容,可以选择私密仅自己可听,也可选择分享给亲友或开放于公众。该平台面向全社会开放,功能使用完全免费,音频内容也会永久保存。
新功能的开通,源于旺盛的代客祭扫需求。按照相关防疫规定,园区已提通过企业公众号、集体短信等形式通知市民, 4月1号至4月5号停止来园祭扫。许多市民都表示理解,部分市民转而选择网上祭扫,特别是“代客祭扫”服务需求量特别大。数据显示,至3月31日,上海福寿园线上提交代客祭扫的订单数量达到1200单。福寿园分管业务的总经理助理孙毅坦言,受疫情影响,福寿园有很多员工不能正常上班,虽然已经发动了全员服务一线,但代客祭扫服务仍只能满足少部分人的需求。
如何冲破时间距离的界限,让每个人都能有一个窗口“感恩思源”,上海福寿园迅速搭建线上纪念平台,开辟专题页面引导民众自主祭祀先人,表达缅怀之情。
其实,用声音承载思念,上海许多公墓已有过类似探索。去年冬至期间,福寿园便在大门处增设了朗读亭,沉浸式的体验让不少市民意犹未尽。体验过的市民们说,“墓园有座朗读亭是很新鲜的一件事,为家人读诗这种方式很新颖。”
语言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能帮助人们把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让情绪得到释放。上海福寿园总经理金磊屹认为,市民虽然不能亲自前来墓园为家人扫墓,但通过这种声音的诉说,用简单的方式呈现内心中最想表达的情感,用发自心灵的声音诉说对家人的思念,既符合目前防疫形势,也是清明传统文化的回归。相较于工作人员的代客祭扫,这种表达方式更容易突出归属感和真实感。即使是线上完成的创作,也能完全表达出个人真实的缅怀之情。
作者:王嘉旖
编辑:单颖文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