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500-1100米山区,试种车厘子成功!这是水果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张青,为临安“消薄增收”埋下的火种;年供应4000余吨蔬菜,实现农产从田间到餐桌的直接配送,解决基地周边近百人的再就业问题,这是80后“新农人”朱观扬的创客生涯……
近年来,杭州积极实施“人才西进”工程,围绕乡村振兴人才“引育用留”,推动各类人才发展要素朝乡野集聚。而人才亦以诚相报,他们“脚底有泥、心中有爱”,在田野阡陌间书写答卷挥洒出一幅幅动人的振兴画卷。
科技人才下乡 撑起共富绿荫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科技特派员就像一粒“种子”,为乡村撑起一片共富的绿荫,也让大家尝到了人才科技振兴乡村的果实。作为杭州市农科院的高级农艺师,忻雅有丰富的草莓栽培研究经验。牵手杭州建德市航头镇的4年间,她主导实施的2个科技特派员项目,使草莓种植过程中的平均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了30%以上,平均产量却提高7.6%,年累计增加收益85.3万元,引得当地农户主动前来“取经”。
据了解,自2005年开始杭州市启动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先后选派了9批1250余名科技特派员,入驻淳安、建德、桐庐等12个区县(市)的乡镇。这些科技特派员在种子种苗等重点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共申报实施科技项目1273个,培训农民33.78万余人次,推广新技术1050项,引进新品种1395个,安置劳动力就业1.8万人次,辐射带动人数36.6万人,也为杭州打造乡村振兴本土生力军打下了基础。
“同时,专家、院校和科研院所也在积极发挥优势,或柔性引进‘三农’领域顶尖人才,或提供高端智力支持。”杭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临安,浙江农林大学的100多名教师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形成了“一根科技竹、两颗富民果、三张美丽图”的人才科技赋能乡村共富模式;在富阳,全国“最美农技员”蒋玉根、“最美林技员”楼君等首席专家领衔设立的13支农技推广专家团队,提供从品种选育、病虫防治到产品营销的全产业链服务,大力促进农户增产增收,带动农业多领域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去年,杭州市还分别与中国农科院、浙江大学确立了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关系,特别是与中国农科院共同组建的城乡共富研究院,签订了“4+9”合作项目,将围绕小切口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示范基地建设。
阳光雨露加持 创客茁壮成长
新农人陈萍梅总爱说自己是砍柴长大的孩子。多年前,她辞去城里工作,回到老家清凉峰镇照顾父亲。之后,她索性和同事回归乡里创业,租了颊口村近百亩田地,想要打造一个家庭农场。回归乡野的创业者并不缺乏从零开始的勇气,却常常面临“跨界”的知识盲区。陈萍梅到远近各大农场学习,拜访当地种菜能人,快速补足技能短板,引进羊肚菌、槜李等特色农产品,确立了“四时农耕”的发展主线,现在她的农场获评浙江省级青创农场。
近年来,杭州突出“内培外引”,加大了乡村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也被纳入了人才分类认定体系,充分调动起用人主体和广大人才的积极性。同时,杭州通过全球农创客大赛、农创客小镇、大学生创业园等平台与活动载体,加强了杭州乡村人才及项目的承载力吸附力,为青年人才下乡创业创新提供了肥沃土壤,累计培育农创客2578人,位列全省第一。
深耕农业17年的“草莓专家”顾晓明,靠着不断学习总结草莓种植技术,从一名非科班出身的草莓种植户成长为行业佼佼者。他实施的“草莓君乡创生态创新实践项目”,以108亩的草莓君主题农场为主体,配套22亩智慧连栋大棚、60亩农耕体验区和3000平乡创中心,每年能带来10万余人流量。
2021年,杭州市委人才办与浙江省农信联社杭州办事处共同成立“乡村振兴人才银行”,实施“春雨计划”,目标是5年授信500亿,目前已授信140.82亿元。今年杭州市又发布保险助力乡村振兴“春暖计划”,为乡村振兴人才提供精准、便捷、优质、实惠的保险服务。目前,杭州西部5个区县(市)中,经全市分类认定的高层次人才由2015年的223名增加到6450名,增长了28倍。
作者:刘海波 马梦妍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蒋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