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晨在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摘得汽车喷漆项目金牌。
0.01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1/6,这是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对油漆厚度所允许的最大误差。曹杨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00后小伙子常晨对这个数字却熟稔于心。
空灵的水墨山水画、毛发逼真的虎头像,走进曹杨职业技术学校3号楼一层的汽车涂装实训室,眼前数幅惟妙惟肖的汽车喷漆绘画作品不由让路过者恍神:汽车喷漆项目如此“酷炫”?
“这是师长们练手的作品,不是比赛项目。”常晨笑着指了指角落里展示的穿戴设备,耳塞、手套、钢头鞋、连体防护服、供气式防毒面罩;工位上摆放的喷枪、打磨机、汽车门板,这些才是四年多来一路陪伴这个19岁小伙子在技能舞台上“闯关夺隘”的伙伴。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在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常晨也是靠这些利器一举拿下汽车喷漆项目金牌以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绑上10斤重油漆罐“负重训练”
“呲呲呲……”常晨将喷枪缓缓收起,盯着喷涂完成的漆面,观察颜色是否均匀。接着,他环绕着这块汽车门板,走一步,停顿一下,环绕三圈下来,没见瑕疵才走出喷涂工位。
汽车发生剐蹭,需要补漆,是人们日常遇到的问题。但事实上,它对技术的要求相当严苛。本届全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分为3个模块,包括色觉测试、车门皮喷涂以及小损伤修补。其中一大技术难点是,喷涂每层油漆的厚度误差不超过0.01毫米,几乎达到了手工技术的极限。
曹杨职校工程技术专业部主任唐明斌介绍,喷涂过程中只要手部轻微抖动一下,误差就远远大于这个数字。而误差一旦超过0.01毫米,喷漆表面的颜色就会与标准颜色有所差距,光泽度、纹理等都会起变化。汽车油漆一般要喷五至六层以上,更放大了这“0.01”的难度。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为了练就精准本领,必须掌握控制喷枪的气压、出气量、走枪的速度,常晨开始了艰苦训练。
他把课余时间都泡在了实训室。为了让自己走枪更稳,他先在手臂上加一个10斤重的油漆罐,然后开始练习。一天下来,手臂酸痛,吃饭拿筷子时手会不自觉发抖。但经过长时间类似“负重训练”,去掉油漆罐后,他就能够轻松熟练地完成喷漆了。
一次完整的喷涂作业,需要约4小时,这是对体力和毅力的双重考验。即便是在上个月夺冠之后,他依然坚持训练。
“前几天脚趾有点疼,就诊发现得了甲沟炎。”常晨说,“钢头鞋穿久了就会这样。好在及时治疗,现在红肿消退了。”他口中的钢头鞋要比正常鞋子重上许多,训练中要求必须全副武装,做好防护。
反复“被围观”锤炼抗压能力
走在校园里,时不时有人向常晨打招呼。这个瘦高个男孩,每次都停下脚步,和气地回应。“我很喜欢校园的氛围。在学弟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曹杨职校的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是上海市品牌专业、上海市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汽车涂装项目已连续多届保持世界技能大赛上海赛区选拔第一名。“不要小看我们学校和我们专业,学得好的话可以参加全国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常晨记得,2019年自己刚入学时,老师李联保的这句话,就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李联保曾经是曹杨职校2013级车身修复班的一名学生,毕业后成了母校汽车喷涂专业的实训指导教师。95后的他是学校最年轻的金牌指导教师,常晨和同学们都亲切地称他为“保哥”。
比赛不仅比的是技术,还考验选手的心理。曾经参加过选拔比赛的“保哥”,想出了一个“怪招”:在常晨训练的时候,安排其他学生,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营造比赛观众和裁判关注的氛围,施加心理压力。反复“被围观”中,常晨的心理抗压能力和执行能力大大提高。
事实上,前不久举行的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常晨“出师不利”。在第一个模块比赛中,由于北方天气干燥,油漆桶内的油漆出现了沉淀和固化。他刚倒出来时就发觉不对劲,尝试了两次仍然如此。此时,其他选手已经在比照着样板调配色漆了。
“别慌!”常晨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检查完油漆,确定不是自己的问题后,便向裁判提出了补时申请。经过焦灼等待,他获得了补时的机会,于是赶紧微调颜色,直到与目标颜色一致。随后,他一鼓作气,顺利完成3个模块的比赛,成功摘得金牌。
如今,常晨已入围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明年将有机会前往法国里昂参加世赛,“我希望自己能冲击更高的舞台,也希望将来有更多学弟学妹能超越我。”
作者:张晓鸣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