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新闻发布会昨天举行。均张春海摄
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之后,第三十五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昨天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市长龚正出席发布会,介绍本次会议所取得的成果。他表示,会议开得十分成功,这一天收获满满,上海将努力把国际企业家们的真知灼见,转化为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据悉,下一次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将于2024年9月下旬举行,其主题也已经于昨天正式确定——“引领范式变革,扩大开放合作,深化新时期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龚正说,选定这个主题,主要考虑是明年将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10周年,站在新起点上,上海将勇立潮头、奋楫扬帆,深刻把握国际创新大势,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全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保持回稳向好,上海经济体现韧性和活力
发布会上,龚正表示,上海经济持续恢复,总体保持回稳向好态势,体现了较强的韧性和活力。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上海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措施,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持续发力。今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消费市场全面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文旅市场已基本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货物进出口总额也保持平稳增长。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470.8亿元,同比增长13.4%。同时,市场预期和企业信心持续好转,经营主体活力持续迸发,日均新设企业1888户,同比增长42%;部分先导性指标企稳回升,生产订单指数、新订单指数已经分别连续7个月和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二是新旧动能稳步接力。上海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前三季度,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4%以上,重点发展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都实现较好增长,新能源汽车、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时,高端制造业领域一批重大成果不断取得新进展,C919国产大飞机顺利实现商业运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圆满完成海上试航。
三是改革开放红利稳定释放。上海加快推动“五个中心”能级提升,全力推进浦东综合改革试点,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等各类开放平台的功能作用,形成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今年以来,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49家和20家,累计分别达到940家和551家,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波士顿科学医疗技术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签约落地。全球投资者通过持续“加仓”,为上海经济投下“信任票”,上海仍然是外商投资和全球产业链布局的首选地之一。
四是民生福祉稳步改善。上海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7.3万个、完成全年目标55万个的86%,城镇调查失业率始终在5%以内。城市更新加快推进,全市已启动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全年还将完成零星旧改12万平方米、不成套旧住房改造28万平方米。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公园95座,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达到86.8%,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采访咨询会议的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
龚正表示,总的来看,尽管上海当前发展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没有变。上海有基础、有条件、也有信心,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力争更好结果。
对标世行新评估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上海吸引外资外企的法宝。龚正表示,这些年,上海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先后推出6版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方案,迭代实施951项改革举措,有力促进了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经营主体蓬勃发展。上海将以世界银行新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为牵引,深化对标改革,谋划实施一批新的重大改革举措,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第一,在深化市场化改革,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上下更大功夫。这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所在。龚正表示,要重点抓两件事:一是着力降低企业的准入门槛和经营成本。全面落实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和负面清单,确保在要素获得、资质许可、政府采购、标准制定中做到“内外资一致”,围绕财税、金融、人员往来、进出口等方面加大外资外企发展的要素支持。二是着力优化企业服务。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加强数字赋能,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大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免申即享”“告知承诺”等举措,加快从便捷服务到增值服务的提升。同时,深入实施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强化政企沟通交流、问题协调解决、信息精准推送等相关机制,最大程度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
第二,在强化法治保障,营造公正、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上下更大功夫。法治是上海核心竞争力和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志。同样也是重点抓好两件事:一是加强制度供给,加快建立一套更加完备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尤其是用足用好国家赋予的浦东新区法规立法权,围绕资产管理、融资租赁、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标准化创新发展等领域,先行探索实施更多有力有效的制度举措。目前,上海正在加紧修订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预计明年初实施。二是推进公正公平监管,着力创新监管方式,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和经营活动。尤其是深入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加大力度保护外资企业的产权和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
第三,在扩大对外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上下更大功夫。开放是上海的最大优势。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必须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目前,上海将重点抓好“4+2”。“4”就是围绕深化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加快推进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在新的起点上深化功能,提升能级,增强核心竞争力。二是深入开展浦东综合改革试点。加快落实首批授权事项清单,包括完善商品和要素跨境流动机制、深化开放合作的协同创新机制、优化外籍人才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等。三是全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对标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更高水平先行先试、更大程度压力测试,既加强“边境”措施对接,又加强“边境后”措施对接,力争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上取得更大突破。四是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能级。以“大科创”赋能“大商务、大会展、大交通”,发挥“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等载体作用,打造功能复合型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
“2”就是落实好习近平主席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致辞中提出的两项重大举措。一是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重点要对接国际电子商务规则,探索跨境电商更加便利化的通关监管举措。二是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重点要依托东方枢纽,培育离岸商务功能,同时在金融、电信、专业服务等领域推出更多开放举措。
作者:张懿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