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过去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是中国和其它国家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在新的全球经济模式下的重要契机。”德勤中国副首席执行官、德勤中国管理咨询首席执行官兼德勤中国首席战略官戴耀华解读认为,过去10年来,这不仅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布局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鼎力支持,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制造业等中国优势行业,一大批中国企业带着“中国制造”“中国方案”走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新蓝海中觅得新机遇。
中国企业“出海”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为何这么热?优势又在哪里?
戴耀华认为,中国企业向东南亚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海”,有足够的优势,比如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除了地理位置以及经贸业务往来较频繁外,东南亚国家的文化和中国文化较为接近,相较于欧美地区,如今这些国家对中国品牌和管理也更为接受。
戴耀华指出,当下企业出海的“中国制造”,已不仅仅是产品,它更是一个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与服务。一方面,表现为在国内制造完成后的工业制成品向海外出口;另一方面,在出口商业体系与人才管理水平上也得到体现,比如,中国企业在海外建立制造基地,就是近两年的一股热潮。
“中国企业拥有建厂经验优势。”戴耀华表示,在联合国工业体系评估中,中国是拥有全部大类的国家,作为传统能源大国,中国拥有跨行业的多样经验。不仅如此,基于国内的数字化趋势与技术发展,以及IT信息系统的技术,中国企业还能采用敏捷管理的方法论,提供制造基地建设与相应的供应链。
根据德勤中国管理咨询的行业洞察,中国的太阳能、风能、新能源汽车/汽配制造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领先位置,企业自身也有“全球布局”的需求,这与共建“一带一路”的目标双向契合,对中国企业本身来说,部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可视为已初步拥有“中国特色”商业环境的国家,投资的风险也会相应减小。
戴耀华参与了不少中国企业“出海”共建国家的解决方案,有着丰富的全球化管理经验。他发现,有诸多跨国公司正在执行“中国+1”战略,即在中国和中国周边国家建厂,并且带动上下游供应商执行相同的战略:“这能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未来带来十分可观的制造业发展机遇。”
他还特别指出,中国互联网企业在技术和应用方面在全球都是领先的,进入这些共建国家同样有一定的领先性,业务复制推广有可操作性。
不过,“出海”必然会伴生风险。戴耀华提醒,中国企业“出海”大都在起步期,经验不够,表现在全球财务管理、合规、金融风险等方面还需磨练。此外,相比一些市场较为成熟的国家,进入部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过程中,中国企业还会面临对当地人文民俗了解不够、本地化人才队伍建设困难、网络设施等硬件设施不足等困难,这些都需要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谨慎面对。
共建“一带一路”既是为了中国的发展,也是为了世界的发展。戴耀华总结认为,中国企业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海”是大势所趋,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开拓市场,实现“双向奔赴”。
作者:徐晶卉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