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雄风·俞大猷传》
曾纪鑫著
九州出版社
2015年9月版
■唐宝洪
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明朝时的倭寇全是日本人或者绝大多数是日本人,在阅读《俞大猷传》后,我才知道,明朝时在中国沿海一带烧杀掳抢无恶不作的倭寇,成分极为复杂。其中,日本海盗集团是“真倭”,由杀人越货、作战经验丰富的日本武士、浪人、败将、溃兵、盗贼以及名主、奸商组成;中国奸商、海盗是“假倭”,这批人中“涌现”了诸如王直、徐海、萧显、陈东、麻叶等为害甚烈恶贯满盈的倭寇大头目;还有一种“假倭”,是受奸商、海盗裹挟而被动依附的中国沿海地区的一些“小民”。在人数比例上,真倭占30%,假倭占70%。倭寇三种构成成分呈金字塔状,塔顶是真倭,中间是奸商和海盗,底层是小民。奸商和海盗以及小民,虽然是中国人,但也得剃发、穿号衣、配倭刀,装束打扮及作战方式全部日本化、武士化。我们不能不为当年“盛产”汉奸的奴性心理感到痛心和悲哀,不能不拷问为何会有那么多“恶之花”绽开在深受儒家传统思想浸淫的这片国土上。
俞大猷的一生,四为参将,六为总兵,七次受辱,四次贬职夺荫,一次逮捕下狱,还是颇为坎坷的。而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抗倭。他的海防思想,在当时具有前瞻性、独特性和实用性,在抗倭战争中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他深谋远虑洞悉大局,谋定而后动,计定而后战,运筹得当,作战中又身先士卒不惧生死。史实毋庸置疑地说明,嘉靖年间所取得的几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抗倭胜利,都离不开俞大猷的正确指挥与身先士卒。俞大猷是抗倭取胜的关键性人物,足可与戚继光媲美,在当年抗击倭寇的东南沿海一带,“俞龙戚虎,杀贼如土”的民谣一直传诵至今。
曾纪鑫在他的多部人物传记里,对传主都持有一定的距离与保留态度,秉着“还原历史,回归真相”的史家风标,写出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传主。他写俞大猷,没有给传主贴标签,没有神话俞大猷,也没有丑化那些曾经弹劾、诬陷、迫害俞大猷的各色人等,更没有对倭寇头目予以妖魔化,而是把他们当“人”来写。
《俞大猷传》全书二十五万多字,编排得严丝合缝,字里行间有大境界、大智慧、大冷静、大客观、大胆略、大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