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寒山》
何善蒙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阿迟邦崖
历史上关于寒山的记述非常稀罕,《荒野寒山》何以成传?何善蒙以徐灵府搜集的《寒山诗集》(三百余首)为主引,结合碎片文献和民间传说,进行极尽合理地猜测,将诗歌中的意象和历史的脉络作了一个主观的对接,基本上确定了寒山的生活时代、活动区域及基本的特点和倾向。
其实,何善蒙于2006年就出版了《隐逸诗人——寒山传》,本书实为前者的修订版。书名也得到了升华,“荒野”作为定语渲染了“寒山”这个本就充满苍凉气息的人名。纵观寒山一百零五岁的一生,何善蒙的评价是“似儒似道亦似佛,非儒非道亦非佛”。
寒山生于商人之家,少时便见才华,可惜仕途坎坷,空有才学。很快厄运降临,兄长败家,父母离世,妻子携儿回娘家(一生中再未相见)。寒山三十五岁那年又遇上“安史之乱”,心灰意懒之际隐居天台山做农夫,同时娶妻生子,其乐融融地过了三十年,但不幸再次降临,妻儿染病相继离世。寒山决定通过修道求长生。修道十年终彻悟:世间不存在长生不死。挚友丰干禅师由一部《金刚经》引导寒山修佛,但他至死没有接受剃度仪式。
寒山诗以白话文写就:“不拘格律,直抒胸臆,或俗或雅,涉笔成趣。”宋元之际,寒山诗随禅宗传入日本,日本佛徒倾向白话文。寒山和寒山诗在美国也成为“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运动”的精神粮食。但寒山精神和“垮掉的一代”、“嬉皮士运动”有着质的区别。寒山的归隐是出于对世事的透彻理解,他的内心没有完全割舍这个世界,依然充满儒家入世的热情。嬉皮士号称“寻找自我”,实际却是迷失自我,他们学的仅仅是表相,缺乏寒山对精神境界和情感的关注。寒山还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发展是无休止地掠夺自然,应当与自然为一。社会发展强调经世致用,而寒山精神所代表的文化传统对现实发展具有调节作用,鼓舞我们关注人的心灵和精神。何以寒山诗和寒山精神能在今日大放异彩? 大概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