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挑高十四米左右的建投书局
钟书阁上海芮欧百货店
半层书店
西西弗书店上海大悦城店门面
位于市中心的大隐书局刻意营造一种禅意空间。
■文汇读书周报实习生 钱芝安 记者 朱自奋
■四十余家实体书店获得了今年上海书展分会场的资格,它们的加盟,可以更灵活地为书展开展丰富活动、营造更浓郁的上海城市书香氛围。
■实体书店是一座城市能见度甚高的文化符号,是考察一座城市是否国际化的重要标准。
■读书作为仪式化传播,不是纯粹的私人活动。有书店的支撑,读书就有仪式感和在场性 。
8月16日至8月22日,2017年上海书展在沪举办。这一连续举办了十一年的书界盛事,已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书香文化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吸引海内外重磅作家、知名学者前来上海参与盛会,更获得了广大上海市民乃至周边城市居民的认可和支持。如果说上海书展犹如一场立足上海、面向全国的出版界、读书界的大派对,那么作为上海读书活动日常开展的基础舞台,上海各家书店的身影也在今年书展期间获得额外的聚焦与关注。
与往年上海书展相比,今年主办方的一个新举措在于,上海书城、新华书店多家门店、上海古籍书店、艺术书坊、现代书店、博库书城、大众书局、衡山和集、猫的天空之城等四十余家实体书店获得了上海书展分会场的资格,它们将与上海展览中心主会场、上海图书馆、思南公馆等场所一起,共同为更灵活地开展书展的丰富活动、营造更浓郁的上海城市书香氛围而出力。
书店成为上海书展的分会场,或许跟近两年来实体书店的迅猛发展有关。回顾近十多年来,随着网上书店的兴起,实体书店一度陷入经营低潮甚至出现大面积的倒闭,四顾一片哀鸿。然而,自2013年起,实体书店发展悄然回暖,从低谷中缓慢复苏,出现向好趋势。这两年来,实体书店更是奇迹般地迎来了一波新的快速发展期,不但没有被网络购书的兴盛大潮挤压得近于消亡,反而开始了绝地反弹,书店数量不断增加,个别民营书店的营业网点还处于令人惊叹的扩张状态。各家书店的风格特色可圈可点,经营手段多种多样,吸引了许多市民走进书店购书,或把书店当作一种文艺范的休闲消费场所。那么,沪上实体书店实际经营状况究竟如何?书店的未来又将去往哪里?日前记者走访了上海几家新兴民营书店,在现场观察体验中,感受了上海市民对书店的不同购书消费选择,以及书店之美对人们文化生活的浸润与影响。
钟书阁:量身定制的百变阅读体验
2013年,钟书阁在上海青浦泰晤士小镇开业,独特的书店布局令它一举成名,被誉为“中国最美书店”,被书业认为是开风气之先,引领了一众实体书店的复苏和走红。当然,随着上海滩上有特色的文艺实体书店数量越来越多,“最美书店”的唯一性已经日渐淡化。
钟书阁对于“最美书店”的内涵有自己的理解。“最美”不一定意味着唯一,而更应具备独一无二的特性。本着“连锁不复制”的经营理念,每一间钟书阁书店都会根据其所在的环境特点,量身打造店面以及书籍风格。从上海泰晤士小镇店的英伦欧式风,到苏州店的园林风、杭州店的森林氧吧,钟书阁将当地特色很好地融入到了书店的装潢当中。今年7月苏州钟书阁开业后,有学者赞叹该书店的精美陈设令人有步入梦幻世界之感。记者走访了钟书阁上海芮欧百货店,店长原扬介绍说,这家钟书阁是他们第一家开在上海市区的门店,整体设计以摩登城市文化为核心。书店大厅利用一万三千根圆柱搭造成变换莫测的视觉体验,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改换布景;书架长廊则以邻近的静安公园为灵感,通过长椅、路灯、圆桌营造出浓浓的上海小马路的味道,而书店不同功能板块之间则以无数条斑马线为饰,起到分隔又连接的作用。对此原扬如此解释道:“斑马线对于车辆来说是减速、停顿的地方,而对于行人来说是安全的地带。钟书阁也是一个能让读者慢下来、静下心来的地方,在生活的交叉路口,停下来、思考一下,再出发。”
除了店面的装饰风格以外,每一间钟书阁售卖的书籍也会根据分店周边不同的顾客群体需求做出调整。原扬告诉记者,他们在选书方面会剔除一些快餐文学,也会相对削弱青春文学的比重,而更多地去满足需要深度阅读的读者需求。为此,钟书阁芮欧店将书籍按照出版社进行分类:“一些资深读者往往会有自己偏爱的出版社。这样可以方便读者纵览各个出版社的经典好书。”
西西弗:想你所想的书籍百宝箱
一走进西西弗书店大悦城店,便有一种被“书山书海”包围的体验。西西弗书店上海地区活动策划张利告诉记者,这样的摆放形态能够使读者在进入书店时从视觉的“满”延伸为体验式的拥抱满足感、舒适感。
从1993年第一家书店开门营业,西西弗书店已经走过二十三年的历史。书店的名字取自“西西弗斯”的神话,取其向山顶推石行为中所蕴含的周而复始、超越苦难的精神。自开店以来,西西弗一直秉持打造“最懂读者的书店”的理念。而这一关注读者阅读及购买体验的商业模式,也在西西弗书店的各个角落得到细节体现。走进这家最新开业的西西弗书店,会发现地面上画有十个主题区的分类动线指引标记,这也正是西西弗书店一直关注读者“路感”的体现。此外,展台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三层书架的高度是根据一个普通身高的读者以最舒服的姿势抬起手臂能够触及到的高度而设;书架间的过道间距则以两个人并道而行不至擦蹭,又不显得疏远为宜。每个书架皆可移动,在举办讲座和对谈等文化活动时,将书架移动到书店另一侧,一个可坐百人的场子就如变魔术般出现在眼前。
书山书海,齐全的书籍种类也是读者对西西弗书店的另一大直接观感。在记者走访过程中,有不少读者表示自己想要阅读的书基本上都能在西西弗找到,有些遍寻不得的书,也能在西西弗发现踪迹。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老年读者,他表示自己几乎每天都会来西西弗书店阅读。看来文艺范的特色书店吸引的不仅是年轻读者,他们可以是更广阔的群体。
西西弗书店近年来在全国各大城市以遍地开花的势头发展,走的是大众精品书店的路线。据悉,目前西西弗书店的营业额中,图书销售占比高达百分之八十,咖啡等食品占百分之十五,文创占百分之五。 (下转第二版)
图书销售仍占营业额的大头。建立精细运营的高标准商业运营机制,是这家书店得以迅速发展的内核。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内部管理、如何在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保持西西弗的服务、商品特色,稳定地区销售,将会是今后西西弗书店所面临的挑战。
半层:小巧精致的城市文化客厅
躲藏在虹口区半岛湾创意空间的半层书店并不好找,但不论工作日还是周末,都会有不少读者慕名前来。说它是今年上海最受小资文艺青年青睐的实体书店恐怕不会有错。这是一家很小众的书店,只在周二至周日营业。最初名声传开是因为书店的建筑特色。空中楼阁式的结构,吸引了不少室内建筑设计师以及文艺青年前来踩点体验。书店内部被设计成三个层次,一楼空间为纵向型,二楼空间为横行型,尤为特别的是,一楼与二楼之间悬空而出了一个小平台,形成了一种错落的设计意趣。
但一家书店要想长久建立名声,光靠建筑特色显然不能持久。事实上,半层书店是家有态度的书店。一位在店内选书的读者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舍近求远地跑到半层书店来,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它的选书。在半层,你几乎看不到任何通俗畅销书的踪迹,所有的书都经过严格精选,最终呈现在读者眼前。书以建筑城市类为特色,不做教材教辅、经管、童书等更易盈利的类别。一位毕业于设计系的读者表示,在半层选书,每次都会有不经意的发现和惊喜。书店的创始人之一赵琦告诉记者,为读者提供“有情怀”的不同于网上购书的选书环境,正是书店的用心所在。“半层选书有两大标准,一是值得一读再读,二是装帧要能够传递纸质书的美感。”细察半层内的书籍陈列,会发现“新旧混搭”的景象,在视觉上颇为特别。实际上,半层售书的“旧”,并非指二手书,而是书店内常会有一些版本较老的书籍,因为他们在选书的过程中,有时会比较同一本书的几个版本,最后选定一本最具美感的上架。
当很多独立书店出于经营的考量,着重在饮料、文创等书店的衍生经营上下功夫时,半层书店却显示出某种特立独行的意味。他们坚持以提供最优质的纸质读物给读者为目标,避免“异化为其他性质的消费场所”。赵琦说:“半层还是一个文化活动发生地,我们举办各种高质量的学术类和文学艺术类的活动,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城市文化客厅,让不同的作者、读者在这里彼此了解,找到知音。”
言几又:童心未泯的创意空间
言几又,一个令人过目难忘的书店名,其实,却是将繁写的“设”字拆成三部分,分别代表了该书店所推崇的言之有物、与众不同、创新无界的三大经营理念。来到上海言几又书店湖滨道店,最大的感受是,这里处处都有童心未泯的创意和趣味空间。巨大的落地书柜将言几又从天花板到地板全部铺满了书籍,丰富多彩的绘本散落在儿童读书角的亲子空间里,这些设计将言几又构建成了一个巨型的书籍乐园。
在记者走访的书店中,言几又是儿童文学区经营得最为成功的一家。读者中有等女儿下课的母亲、与女儿一起阅读绘本的母亲,也有从外地来上海旅游路过而被吸引进来的母女。她们都表示,言几又提供的氛围很适合亲子阅读。
“不贩卖文艺,只分享生活”是言几又书店的经营理念——以实体文化空间运营为载体,集合生活方式、多元业态,力图打造一个文化资源的平台和生活方式的体验空间。从这家门店来看,言几又的这种经营努力已初步见效。
建投:群星璀璨的魔法学院
坐落在北外滩、毗邻浦江的建投书局常被读者戏称为书店中的“霍格沃兹”。“不止于书”的建投书局将整个书店打造成了十足的英伦学院风,强调保持一种神秘性和价值感。而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公认的最有特色的区域便是图书馆大厅,挑高十四米左右的穹顶、直眺江景的玻璃幕墙、两侧高大的书架、古朴的阅览桌和台灯,烘托出了英式图书馆的氛围。尤其是晚上,配上对岸陆家嘴的璀璨灯光,令每一个来到这里的读者都惊叹不已。而建投也很会利用书店坐落的地理环境,积极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店内每月都会以一个人物为主题,推荐相关传记,做相关的展览,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系统性的流程。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周,建投书局还成功地举办了一场哈利·波特的周年庆,许多哈迷穿着书中的相关服饰前来聚会,气氛热烈。此外,建投书局还结合虹口区周边环境做一些线下活动,以便读者跳脱书本本身,更立体地去阅读。例如“从书店出发”阅读城市的活动,以及重走多伦路、虹口滨江之路等活动,都取得了较高的读者参与度与良好的活动效果。
建投书局浦江店店长谢重澄向记者介绍店内最标志性的玻璃球形吊灯的设计灵感:“吊灯的设计是想体现历史长河中群星闪耀的感觉,正好结合我们店以人物传记为主体的特色。”谢重澄说,“人物传记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类图书,它记载了一个人的人生际遇、选择,对我们看待自己、看待世界都有很大的启发。它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历史的有趣方式,使我们能够通过传主,将自己代入到那个时代,这与直接读历史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它扩展了我们看世界的角度。我们希望能够建起一座桥梁,连接传奇人物与我们的顾客,传播优秀的思想和精神,让更多人能够认识到传记图书的魅力。”对于书店的未来发展,谢重澄表示,建投会更加注重对既有特色的“破题”。如何在保有自身优势与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更大幅度的创新,是建投在未来发展中着力思考的问题。
大隐书局:闹中取静的禅意天地
别有洞天,是初次踏进大隐书局的第一感受。“大隐隐于市”,正如书局名字那般,在繁华的市中心淮海中路上,踏进小小的装饰低调的店门,里面却是别有洞天。幽静的店堂里点着冉冉檀香,读者围坐在茶室内阅读,那种氛围能令人很快沉下心来。
大隐的书籍以文史哲艺四类为主,更添许多生活美学类的书籍,例如茶道、烹饪等等。在一壶清香的花茶、一盘精致的糕点的陪伴下,读者都愿意来此寻找内心的放松与宁静。大隐书局的运营总监叶楠如是介绍大隐的经营理念:“我们不想开一家工具性的书店,而希望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无用之书’,回归本真。大隐的‘隐’也有提升内涵、净化心灵的含义。”大隐书局的自我定位是一个集书院、学堂、茶家、艺廊、剧场为一体的多元文化平台,除了活跃的系列高端文化讲座之外,该书店还定期举办小型的曲艺评弹、相声音乐等文艺沙龙,让读者多方位地感受传统艺术的浸染。其文创产品都是结合自身风格的文房四宝以及精美的茶具茶器。在很多书店都以“咖啡+文创”为经营模式的今天,大隐书局能跳出惯性思维,跨界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推崇静谧生命中所蕴含的美与力,不得不说颇具个性。
实体书店的现状与未来之思
实体书店在近两年的回暖复苏无疑让很多爱书人感到振奋。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陈子善教授认为:“考察一座城市是否国际化的标准有很多,而是否有经营良好的实体书店也该是其中重要的标准之一。一座先进发达的城市必须拥有各种风格、各种层次、各种追求的实体书店。他们的影响将会是长期的,而非仅是一股潮流。”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张涛甫教授认为:“实体书店是一座城市能见度甚高的文化符号,在政府和民间多种力量的联动之下,实体书店近年来的逆袭,获得了经营以及文化的多重收益,其意义非同寻常。”
尽管沪上实体书店似乎进入了触底反弹阶段,但其实际经营状况如何,却又是书业的一个敏感话题。在此次采访中,有不少书店都表示:“绝没有行外人看到的那么乐观。”虽然有饮品和文创产品来弥补书籍售卖主业经营上的短板,但由于目前国内人均阅读量还偏低,不少书店的运营仍然处于艰难之中。
陈子善教授认为,读者需求的多样化,小众化的需求越来越丰富,促使书店自身求新求变,个性书店应运而生。张涛甫认为:“实体书店的存在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城市阅读风气、文化气质的培养,还能促进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读书作为仪式化传播,不是纯粹的私人活动。有书店的支撑,读书就有仪式感和在场性,尤其是群体在一起制造出来的读书氛围,可以交叉感染,借助无声的语言将在场的读书人带入一个集体氛围中。这种阅读体验与一个人的阅读体验往往是不同的。”
书店光靠卖书难以维持运营,这几乎成了现今书店的某种共识,因而在书籍以外的元素上如咖啡饮品、文创商品以及店面装潢等等方面花心思、求创新,是许多书店的求生突围之道。对此,陈子善表示,他非常支持书店在这方面的改良:“这是一道新的风景线,融入咖啡饮品的书店经营模式实际上是极大方便了读者,反映了一种适合当今生活的艺术追求,我们不必用太传统的目光去严厉审视它。”但他也同时指出,作为一家书店,似乎并不必刻意追求装修上的富丽堂皇,实际上,能做到店堂干净舒适、有自己的特色即可。
张涛甫教授则指出了实体书店发展中可能存在的误区:“书店单一的卖书模式已经被亚马逊、当当等网络书店替代。实体书店只能错位竞争,强化其体验性功能,通过拓展书店的功能区间,增强附属功能,比如靠卖咖啡和文创,寻找市场支点。这种经营模式可以理解。但一边倒地复制这种模式,过度放大书店的延伸功能,可能会游离了书店的初心,本末倒置,也是另外一种偏失。在形式上标新立异,固然可以让读者目光多一些驻留,进而留住读者,但归根到底,必须依托内容上的优质经营,否则也将行之不远。毕竟,读者到书店的体验,还是应以书为中心。书店不能过度放纵读者的体验感受,过度开发读者的在场体验,否则可能会导致读者审美疲劳,会把实体书店玩坏。”
关于实体书店的发展未来,陈子善教授的建议相当实际:“我认为,未来实体书店应该更注重在服务质量方面的提高,要让读者一进实体书店,就有宾至如归的温馨感受。也可以适当培训对书籍有感情的店员,为读者做一些真诚的、实用的推荐。这样实体书店优于网上销售的地方才能更加显现出来。这本来就是实体书店的优势所在,未来要更加扬长避短。”
如果说,实体书店的复兴已是一种明显趋向,那么,这一现象究竟能持续到何时,恐怕没人可以打包票。实体书店的未来,依然是既有闪亮高光点和生存空间,但仍将面临诸多市场不可测因素的冲击、乃至读者阅读习惯改变对书店造成的风险。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会为眼下实体书店展现出的活力而感到欣慰。我们关心实体书店的现状与未来,因为它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建设,而我们的城市需要阅读,就像每个人都需要照见自己的心灵。希望越来越多的特色书店遍布城市的角落,让上海这座城市更富魅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