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面对的真相》
(美)阿尔·戈尔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蓝文青
知道《不愿面对的真相》这本书,缘于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2015年签订的全世界最重要的环保协议——《巴黎协定》。而《不愿面对的真相》,写的就是这个世界环境变化已经成为很多人回避的真相。作为曾经的美国副总统、职业政治家,阿尔·戈尔在本书中,更像一位记者或者就是一位写作人,而不是政客。全书用各种各样的数据和表格,展示了一个被我们自己糟蹋中的地球。
为了让更多人读懂这本书,全书选择了在当年(2005年)也是先锋型的“读图”方式,“一张图代表了千万句语言”,与此同时,这些大量的彩色地图、分色表格、各种风景照、新闻照、人物照,还有那些已经灭绝的可爱的动物的遗照,使得本书的表现力更为形象,说服力更为强烈,因此成为了畅销不止的非虚构类图书。
人类的发展,往往从获取资源开始,开发资源则促使自然资源被迅速破坏。从最早的森林逐渐成为各种基本材料开始,到对各种稀有金属的开采和争夺,甚至即将展开的太空竞争,人类在努力地将地球的资源加以最大限度地消耗,却忽略了这些过度的开发产生了大量的化学物质,这些对我们无益的化学物质,造成了地球臭氧层变薄,造成两极冰川的日益消融,造成永久冻土的日益融化等等,这些又造成了飓风的日益强大,昆虫繁殖的增强,洋流的改变,也造成森林火灾的增多。这是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它可以导致人类整个生活的恶化,甚至是灭顶之灾。
这就是阿尔·戈尔说的“真相”,只不过,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点,特别是政客们选择忽略和无视。戈尔并没有直接强调“气候变暖”是否存在,理论依据是怎样的,他只是提供数据、事实,以及自己成长的经历,明确指出:“当我们得到升华的时候,我们将经历一次良心的顿悟:这场危机与政治无关,而是一次对道德的叩问,对灵魂的考验。”
全书讲述环境保护刻不容缓,提供的大量数据和图片都来自各方权威杂志或者部门,但戈尔并没有仅仅依赖于这些看上去“耸人听闻”的数据和图表表述,他更多的是从他个人出发,从他小时候辗转在美国各地的经历,加上他带着孩子行走各处的游历,将时光变迁里的环境变化一一用事实展示出来,同时,也将这些经历带给他的思考,呈现出来。
书中提到了很多科学家、环保人员,都在致力于挽救供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而且本书也是由“自然之友志愿者”翻译的,甚至戈尔还说服了美国军方提供了北极冰帽从1900年到2005年的浮冰厚度数据,大量的人都在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特别是从那张波形图里,可以清晰地发现:从1975年开始,整个北极冰帽急速变薄。这些变化,这些真相,其实是我们知道的,但是,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变化是跟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关。在这点上,戈尔多次引用丘吉尔警惕“二战”的那些警语,希望人类不要觉醒太晚,而应该早做准备。
当然,正如戈尔在书中指出的:“中文里的‘危机’是由危险和机遇组成的,为了直面和度过这一紧追不舍的危险,我们首先必须承认危机真实存在。”比如:人人都以拥有汽车为身份标识,汽车以最快速度代替了自行车,一个“自行车王国”灭亡,在展示我们富裕了的同时,也增加了各种废气的排放量。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环境保护,的确不是一个给从业者带来巨额收入和丰富回报的事业,但它却是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前辈和后辈们,为之前消耗作出补偿的责任。“现在想象一下我们的子孙在质问我们:‘你们那时在想什么?难道不关心我们的未来么?你们当年是不是太过自私,不能或者不愿意停止破坏地球环境?’”(戈尔语)
人类的世界,将向何处去?2004年拍摄、2005年上映的美国科幻灾难片《后天》,用计算机制作的惊悚画面,揭示了本书里预言的整个气候变化,从“北极冰盖的碎裂”到“温盐泵”,到洋流改变从而促使半个美国进入冰河时代,都在本书里得到虚拟化的震撼呈现。《后天》似乎还很遥远,但是,回眸这本当时前瞻的书,整个地球上适合人类生活的环境正在恶化。
“我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为了让子孙后代生活在一个清洁美丽的星球上,让他们居住在能够承载人类文明的星球上。这个目标应该超越一切界限。”戈尔的这句话很有警示意义。是时候叫醒装睡的人们了。